《守株待兔》教學實錄
生:這是一種不勞而獲的想法。
(板書:不勞而獲)
師:那么,你們想,他坐在樹樁旁等野兔時會怎么想呢?會自言自語地說些什么呢?
(師在種田人的上方畫一個橢圓形的框,表示種田人的心理活動)
生:要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有野兔撞來了。
生:野兔一定會一個接一個地撞過來。
生:野兔啊野兔,你怎么還不來啊?
生:唉,坐得好累呀,還是到別處走走吧。不行,說不定兔子馬上就撞來了,還是在這里等吧。
師:結果擺在他面前的是怎樣一種情況呢?我們一起把課文的最后一句話讀一遍。(生齊讀第3自然的最后一句話)你們覺得在讀這句話時應該注意哪些詞語?
生:我覺得“一天一天”應該讀得慢些。
生:我認為要突出“再也沒有”“長滿”“全完”這些詞語。
師:讓我們一起讀一遍。(師生齊讀)最后,種田人不但再也沒有得到野兔,而且田野長滿了草,莊稼全完了。(師用簡筆畫勾勒野草)用個詞語來說,就是——
生:最后種田人落得個兩手空空。
生:最后種田人一無所獲。
(板書:一無所獲)
[教者能夠充分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去發現,從而揭示規律。還及時抓住重點詞語,多處穿插說話練習,將語文課程的詞句訓練落到了實處。]
三、揭示寓意、拓展學習
師:如果你是鄰家一位老農,當你看到這位年輕的種田人在那兒守株待兔時,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同桌討論)下面我請個同學到前面來當種田人,你們就勸他,教育他。誰來?
(指名當種田人)
師:誰來做老農教育他?想對他講的就上來。
老農1:小伙子,你別在這兒等了,兔子是不會來的。
種田人:現在沒來,不等于等會兒不來,再等會兒兔子就來了。
老農2:小伙子,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很難得的事。這樣的事不可能經常發生,你還是別等了。
老農3:你不該有僥幸心理,不應該把偶然發生的事情當做經常發生的事。
老農4:小伙子,我們是莊稼人,你趕緊把丟下的鋤頭拿起來,把地重新種上還來得及,不然,你今年就得喝西北風了。
……
師:剛才,“老農們”說的話你聽懂了嗎?不懂還可以問。懂了沒有?
種田人:我懂了。
師:懂了什么?
種田人:做事不能有僥幸心理,不能有不勞而獲的思想,不然最后將不無所獲。
[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吸取課文的語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這個環節,引領學生在對話、體驗、傾聽、思考的過程形成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師:下面我請三位同學,一位說說題目的意思,一位說說故事的大意,一位講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誰來?
(指名發言)
[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習內容,使他們自行鞏固所學內容,內化領悟的道理。]
師:《守株待兔》是個成語故事,書上的課文是根據古文改寫的。那么這個《守株待兔》的故事古文是怎么寫的,你們想知道嗎?
生:(齊)想。
(師出示古文《守株待兔》)
師:我們一起輕輕地讀一遍。
(生齊讀古文)
師:有不理解的地方嗎?
(生提問,師解答)
[以古文教學來結束全課,新穎而用意深遠。教者仿佛是照顧到小學生活潑好奇的天性,其實是巧妙地為學生打開了一扇嶄新的語文學習之門。這既是本文教學的結束,更是古文閱讀美妙的精神之旅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