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3》教學設計及反思討論
田恒榮:給予學生自讀的時間,并說說自讀過程中的發現。營造一種自由自在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這一環節通過小組再大組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在與同伴合作的過程中,把思維融入他人思維中。
夏成平:課文將諸多意象并置在一起,中間留有空白,惟其“留白”,才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整合力。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詞串,激發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詞語的理解,而且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詞語間的相互聯
劉方紅:生字教學要讓學生成為主動參與者。自己想辦法記憶字形,會記得更牢固。同時生字的正確、規范書寫是一項扎扎實實的基本功,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的范寫顯得必不可少。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一開始,我利用學生愛玩的心理特點,創設教學情境;首先啟發學生觀察每一組圖畫,然后圖文對照,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認識事物和相關詞語。并懂得“桌椅”是用“楊柳”、“松柏”等樹木做成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圖畫與古文字,了解古文字表示的意思,再指導每一組偏旁楷書字形的區別、讀法和寫法。“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樹,作偏旁時,讀作“木字旁”。
在學習生字、詞的過程中,我盡量用兒童話的語言進行教學,如把生字、詞語說成“生字寶寶、詞語寶寶”以及跟“生字寶寶、詞語寶寶”交朋友,把“詞語寶寶送回家”等。學生聽起來就感覺很親切,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生字和詞。在生字的教學中,我有意識地交給學生學習生字的方法和渠道。如我出示“柏”字,問:你認識它嗎?你是怎么認識的?從而喚起了學生識字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