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第三冊《青蛙看海》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二)、導讀第二自然段
1、小青蛙抬頭一看,看到了什么?(貼山圖——指名說)
2、角色轉換:你就是這只蹲在湖邊的青蛙(動作),看到這么高的山,心里感覺?
(對個別感覺可再具體地問下為什么,促使學生感性與理性的統一感悟)
3、書上的小青蛙呢?
(1)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2)多種促讀手段、形式指名學生讀第二自然段。
4、師引思:都說自己會害怕、擔心,那書上的這只小青蛙是開心呢,難過呢,還是害怕?(眾生發表意見)
5、指導讀好第二段:(1)指名讀;(2)齊讀。
6、學生自由提新問題。
7、巧解“吸了口涼氣”: (1)指名2人上臺試吸;
(2)師范吸,問:有何不同?感覺?
(3)師轉換句序范演讀§2:“青蛙吸了口涼氣……”
(4)齊演讀——指名一生上臺演。
(三)、導讀第三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1、角色轉換:你是蒼鷹,你怎么說?
2、書上的蒼鷹呢?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第三自然段。(讀出蒼鷹的口氣)
(2)多種促讀手段、形式指導學生讀好第三自然段。(指名——齊)
3、師引思:蒼鷹有無幫助青蛙(沒有)猜青蛙心理?為什么?(指名說)
4、師順勢解疑,引入(出示“青蛙很失望”)
(1)指名讀;(2)齊讀。
5、角色轉換,引申思慮:你會失望、難過嗎?
6、總結:凡事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就像今天我們學課文,還不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來解決的;沒解決的我們下節課再一起想辦法,好嗎?
【從低年級起,教師就要善于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時機,創造不同的條件,全面、靈活地培養學生角色轉換的能力。因為沒有成功的“角色轉換”就無所謂真正的“入境悟情”。如本課多處設計讓學生充分轉換角色去思考,去想象,去感受。雖然可能會得到一些可笑、錯誤乃至失敗的想法亦或是說法,但是作為我們教師來講,還是應該時時鼓勵,處處寬容,讓這些個性的火苗帶著他們激情地跳動!】
四、角色朗讀,自然轉化。
1、分工(青蛙、蒼鷹):自愿加入。
2、采訪:準備用怎樣的口氣來讀?
3、正式分角色朗讀。
【轉化語言是一個能動的自我構建過程。為此,教學中,教師就應竭力運用多種途徑去給予學生切實的幫助。如此處的分角色朗讀以及前面的多處朗讀指導,教師就可通過自讀欣賞、聽讀欣賞、用眼觀察、身心一體地多感官參與,語音、語意、圖像、情感、觀念等要素融合,幫助學生走入情境、體悟角色,創設機會讓學生傾聽語言、感受語言,在形象、生動、自然的對話語境中成功地轉換角色,圓滿地完成朗讀的任務。】
五、識寫生字,探究入微
1、出示所寫生字:蒼、登、善(讀準字音)。
2、指名口頭擴詞。
3 (1)認識新偏旁“登字頭”,并自學其筆順——師板寫生書空
(2)自學難字“善”的筆順。
4、書上田字格中描紅,描好觀察:怎樣寫才能寫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