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4) 教案
教學目標:1、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應具備的態度,掌握有關查字典的方法,培養學生逐步養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書的良好習慣。
2、了解主動識字的意義和應有的態度,培養學生逐步養成主動識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看圖和聯系學習實際了解勤查字典、主動識字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培養勤查字典、使用工具書主動識字的習慣。
預習要求:
看圖,初步了解圖義。
課前準備:
準備掛圖、字典、幾本其他工具書。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時間:2月18日——19日。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勤查字典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1、昨天,同學們對《識字1》中的生字有沒有弄懂啊?
2、你們是通過什么方法弄懂的呢?
3、字典是一位不會說話的老師,是我們學習文化知識的好幫手。我們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都可以向這位不說話的老師請教。
二、指導看圖。
出示掛圖或看課文中插圖。
2、圖上有幾幅畫?按順序你想先看那一幅?
3、指導看圓形圖:
圖上有什么人?手里拿著什么?
想象一下,她在和我們小朋友說些什么?
小結:知識是無盡的,無論是誰都不可能門門知識都精通。要學習各種知識,就離不開書本和老師,而字典等工具書就是我們身邊不說話的老師。遇到疑難問題,如果老師不在身邊,就可以自己查字典、詞典等工具書來解決。
4、指導觀察下面兩幅圖。
(1)左邊一幅圖上畫的是什么?說說你這樣判斷的理由。
(2)右邊一幅圖上又畫的是什么人在干什么?說說自己這樣判斷的理由。
(3)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幅圖,看看圖上小朋友用的工具書同不同?你知道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4)誰查過詞典?說說是怎么查的。
(5)小結:字典和詞典都是工具書,查詞典和查字典的方法差不多,到中年級以后可以學習查詞典的方法。
三、總結:
通過今天的看圖學習,同學知道了什么?對今后的學習有什么想法?
四、作業。
1、去新華書店看看,有哪些常用的學習工具書。
2、從今天開始,每天堅持查3——5個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主動識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昨天,同學們在讀課外讀物時有沒有遇到困難呢?我們在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時應該怎么辦呢?
二、指導看圖。
1、出示掛圖。
2、指名讀一讀圖上的字,說說自己是怎樣理解“主動識字”這幾個字的
3、圖上有幾幅畫?你準備按什么順序觀察呢?
4、指導觀察左上圖。
圖上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人?他們的態度怎么樣呢?
你們讀過哪些課外,遇到的哪些問題是通過查字典解決的,自己有什么感想?
5、指導觀察右上圖。
圖上的小學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什么?這位同學是在什么地方這樣做的?
指名讀卡片上的生字,并說說是怎么認識這個生字的?
6、指導看下面幾幅圖。
(1)按一定的順序觀察下面四幅圖,說說圖上都有哪些人,他們在干什么?
(2)看了這四幅圖,你對“主動識字”這幾個字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3)說說自己平時有沒有主動識字,在哪些地方,怎樣主動識字的?
(4)自己以后打算怎么做?
7、小結:生活中處處有學問,我們不僅要在學校里主動識字,而且要在課外,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心,主動識字。不認識的字可以有選擇地記下來,回來查字典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