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課文只用一句話來寫阿切爾開始了研究工作,并沒有具體寫出他是怎樣研究打孔機的,這個環節的設計是啟發學生聯系已有經驗或自己在其它讀物中看到的有關發明創造的內容,展開自己的想象,想象阿切爾的研究工作會是怎樣的,更應了解到每一項發明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付出許多努力的。】
7、“郵票打孔機造出來了。用它打過孔的整張郵票······”(學生接)讀:“很容易一枚枚地撕開,使用的時候非常方便。”
師出示現在打過孔的郵票,請兩位學生撕郵票,說說你的感受。
(指名撕郵票,說感受,體會“使用起來很方便”。)
8、(出示:“英國郵政部門立即采用了這種機器。直到現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郵票打孔機。”)(學生齊讀)
能給“立即”換一個詞意思不變嗎?(立刻、馬上、立馬······)
從“仍然”一詞你看出了什么?(看出了郵票打孔機使用的時間很長,一直到現在還在全世界廣泛使用著。)
9、把第四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了解打孔機發明的過程。
(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誰能看著黑板上的板書,用自己的話說說帶齒孔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先自己小聲地練習說一說,也可以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自己練說,指2~3名學生說:“1848年的一天,英國發明家阿切爾在酒館喝酒,他被一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那個人用別針在郵票的連接處刺上孔,郵票就很容易被撕開了。于是阿切爾想:‘要是有一臺機器能給郵票打孔,不是很好嗎?’他很快研究出了這種打孔機,用它打過孔的整張郵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開,這就是帶齒孔的郵票。”全部一起小聲地說一說。)
四、課外延伸:
正是由于阿切爾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聯想、勤于動手,最后發明了郵票打孔機,給全世界人帶來了方便,成為一名了不起的發明家!(板書:發明家)
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發明家,他們發明了什么?
(魯班發明了鋸子、瓦特發明了蒸汽機、貝爾發明了電話······)
五、小結:
所有的發明都離不開觀察、思考、聯想以及反復的動手試驗,希望我們同學們也能從中受到啟發,做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勤于動手的孩子,說不定你們也會有發明創造呢!
六、板書設計:
郵票齒孔的故事
阿切爾
觀察 想 研究
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