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師巡視指導,關注閱讀、識記生字較差的學生。)
2、全班識字,交流識記生字的巧方法。
(預設:“葫蘆”是一種植物,所以是草字頭,“葫”的下面是“胡”字,提示了“葫”的讀音;謝謝別人要說話,所以“謝”是言字旁;蚜蟲是一種小蟲子,所以蚜蟲的“蚜”是蟲字旁、)
(師適時對識字方法進行歸類。)
3、小組長用生字卡片檢查組內識字情況,全認識的組員獎一朵小紅花。
4、游戲鞏固識字效果;“識字小擂臺”
[設計說明:1是強化學生對初讀方法的掌握;2教給學生歸類識字,或其它識字的巧方法,提高識字效率;3提高課堂效率;4激發識字興趣。]
(三)再讀課文,指導朗讀。
1、師:我們把字寶寶送回“家”中,你還能認識嗎?
2、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聲音洪亮、讀出感情。
(讀書方式:單獨讀、幾人齊讀、分角色讀、表演讀、)
3、檢查讀。以小組匯報的方式讀,互聽互評,師隨機指導朗讀。
[設計說明:評價別人讀的好壞的同時,逐漸明確自己該怎樣讀。](四)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1、師:誰想給大家讀一下第一自然段?
(讀的同時課件演示:長滿綠葉的葫蘆藤—葫蘆藤上開滿雪白的小花—葫蘆藤上結出小葫蘆。)
2、種葫蘆的人喜歡小葫蘆嗎?你從哪看出來的?找出來讀一讀,注意讀出喜愛的語氣。
3、誰用自己的話給大家講一講小葫蘆生長的過程?
(四)作業:
畫一畫這些可愛的小葫蘆,注意“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
第二課時
(一)檢查,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認讀。
(二)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1、種葫蘆的人有什么樣的希望?
理解“自言自語”“賽過”結合這兩個詞體會人物語氣、心情。
2、發生了什么意外情況?種葫蘆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3、鄰居給了他什么建議?種葫蘆的人又是怎么說的?
引導學生注意句子末尾的標點符號,結合課文內容,觀察插圖,想象鄰居和種葫蘆人的表情、心理。先小組內讀,再班內讀。課件演示卡通人物,學生配音讀。
4、葉子上生了蚜蟲,種葫蘆的人和鄰居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你覺得誰的想法對,為什么?
先小組內討論 ,再全班討論。
5、結果怎么樣?你認為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師引導學生感悟到“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只要葫蘆,不管葉子,是得不到葫蘆的。”
[設計說明:1的設計是培養學生換位思考的能力,而2的設計是告訴學生有錯就該,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蒙受損失。]
(三)作業:
給爸爸媽媽講講《我要的是葫蘆》這個故事,注意人物的語氣語調。
第三課時
指導書寫生字。
1、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字型、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讓生試說筆畫筆順。比較簡單的字可讓學生當“小老師”來教同學,比較難的字師可講解、示范。
2、認真描紅、試寫。提醒學生寫字姿勢及握筆姿勢。
3、實物投影學生寫字作品,師生共同評價,爭當“小小書法家”。
4、對筆畫和間架結構不好的進行修改。
5、給生字組詞或用生字說一句話。
6、練習:邊讀邊寫。
(在教學生字過程中歸納書寫規則,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里邊后封口┄┄)
[設計說明:1、2、4是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我當小老師”和“小小書法家”是在學習過程中發揮激勵措施,突出學生主體地位;5、6是讓學生把字的音、形、義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