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做做看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教案
榮成市實驗小學 二 年級 語文 學科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課型
新授課
課題
13、動手做做看
課時
2課時
設計人
教學目標
設計
1、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的含義。
3、能動手實踐,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疑問。
教學方法
設計
1、創設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2、學生勤于思考,大膽質疑,樂于實踐。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一、初讀設疑,激發興趣
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喜歡給小朋友提一個有趣的問題,今天他的問題又會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線勾出他提的問題,并讀一讀。
二、動手實驗,解決疑問
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形式,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在動手實驗、觀察中得出結論
三、回歸課文,感情朗讀。
四、質疑過渡,深化認識
現在,你們贊同“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嗎?(師板書)
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從讀書、質疑、實驗、探究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得出正確的認識!
1、獨立閱讀,讀通課文。讀書是學生的個體行為,放手讓學生自由地讀課文,按各自的方法、習慣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針對這篇課文文字簡明,富有童趣的特點,學生把課文讀通順,一般不會有阻力。但有的語句要讓學生多讀幾次。如課文開始科學家朗志萬的提問,句子較長,是對一種事物產生兩種不同現象的質疑。朗讀這句話,要注意停頓。自悟能力、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朗讀時,除了掌握好節奏,還可以帶點玄妙的語氣,為的是提起小朋友的好奇心。
2、默讀,要養成邊讀邊想的習慣,要逐步提高默讀速度。
3、在獨立閱讀、感知感悟的基礎上,鼓勵并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