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做做看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教案
(1)讀與評。鼓勵學生主動朗讀給同學聽。這是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力爭讀出個性、讀出風格。讀后認真聽取同學的意見。同學之間自由開展讀、聽、評活動,是鍛煉和提高朗讀、聽讀和評價能力的有效方法。
(2)讀出疑問是閱讀能力的重要標志。學生自由讀文時,要多讀多想,敢于質(zhì)疑。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質(zhì)疑。如,文中科學家提的問題。
一、故事引入
二、探究問題,學習生字
1、提出疑問:可是,有位叫朗志萬(板書并隨即學習生字“朗、志”)的法國科學家卻提出了這么一個奇怪的問題:(出示)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
(1)這個問題很長,誰能把這么長的問題讀清楚?結合學習“漫”
(2)如果當時你在場,聽了這個問題,會怎么想呢?(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了解孩子們的想法,為下一步教學做準備
(3)想不想知道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科學家的問題的?(引導讀書,找一找文中小朋友對這個問題的不同看法)
(4)反饋,引導深入理解:出示:一個小朋友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另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教學程序設計
教學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五、靜思名言,深化認識
在本節(jié)課將結束的時候,老師送給大家一句我國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名言:“實踐出真知。”(師出示名言)希望你們永遠記住它,讓它指引你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生:齊讀名言,背誦名言。
4、表達方法的領悟。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是本課表達上的特點。一個裝滿水的杯子里,再放進其他東西,水就會漫出來,這是司空見慣的生活小事。可是經(jīng)過科學家朗志萬的設計提問,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一個道理,使小朋友受到教育,增長見識。這篇課文的表達方法,文章的思路,要讓學生在讀書、討論等語文實踐中有所領悟。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對此不必做知識性的講解。
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有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她回到家里問媽媽。
①想一想,當時,他們?nèi)齻人說話的語氣,然后讀一讀。
②匯報朗讀,并結合“鱗”“伊琳娜”四個生字的教學。
(5)學習媽媽的話,理解其中的含義
出示: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①讀好媽媽的話②說說對媽媽話的理解。想一想,媽媽為什么要這么說?
(6)了解伊琳娜的實驗結果和教授這樣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