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分析(二)
要克服教材的這一弊端,希望老師們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識過的字的復現。如:
(1)本課學的生字可以在不同環節出現。
(2)學了后面的不忘復現前面的。
(3)充分利用教室的環境,在學生看得到的地方,處處 “識字”。
(4)大量閱讀中鞏固。
1、識字課的教學
教學重點是:(1)識字、寫字。(2)積累語言。其中的成語、諺語重在積累,不要過細地解釋意思,大體感悟即可。短文和兒歌以讀為主,要求讀正確,感悟大概意思,不做過多的分析講解。但可以鼓勵學生背誦,好的詞語要引導學生積累。關鍵是要突出識字,雖然識字課的朗讀感悟方面可以簡略一些,但也不要簡單地把生字抽取出來,脫離課文進行枯燥的識字。
比如識字4、識字8,教學前可布置預習,通過查找資料或請教父母,了解成語大意或成語故事、神話傳說。課前準備做充分了,上課時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識字上了。
2、閱讀課中的識字。
閱讀課中的識字教學,最常見的方式是初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音。按照課文內容順次出現生字,檢查掌握情況。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們可以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創造出更多識字與閱讀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如,以要認寫的重點詞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從詞到句、到段,理解課文內容。
比如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時,可以按下面的流程識字:
(1)生字的出示與感知:出示課題,認識“葫、蘆”二字。觀察課文插圖認識“藤”字。觀察課文插圖中的任務,出示“哇、盯”。
(2)生字的識記:初讀課文,劃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3)生字的鞏固。老師出示生字詞檢查鞏固。
3、語文園地中的識字。
利用漢字規律,進行歸類識字,教學中要利用漢字音、形、義的這些特點,提高識字效率。
⑴第18頁: ① 發現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學習生字。 ② 發現漢字中的許多字都有相同的偏旁。
⑵第38頁: ① 發現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學習生字。 ② 發現帶提手旁的字與手的動作有關。
⑶第55頁:發現每組的兩個詞意思相反。
⑷第79頁:發現漢字的構字特點,即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⑸第100頁:發現漢字偏旁表義的構字特點。
⑹第 118 頁: ① 發現生字是由兩個熟字組成的。 ② 發現漢字具有一字多音的特點。
⑺第138頁:發現漢字分分合合可以拆成或組成許多新字。
⑻第162頁: ① 發現許多漢字都有相同的部件。 ② 發現憑借圖上的圓柱體可以說出許多反義詞。
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閱讀中識字。
雖然本冊有400個字,但還要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爭取突破這個量。
教育專家尹建莉,XX年女兒圓圓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清華錄取22分的優異成績,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這一年,她只有16歲。圓圓學習成績一直優異,曾跳級兩次。她的教育心得,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
培養方法:早識字、早閱讀。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松,大人實際上也輕松,事半功倍。
【內容摘錄】
孩子小時候她讀給孩子聽,孩子在此過程中不知不覺認識了很多字,同時在生活中引導孩子識字,超市、路牌等等,識字量的擴大刺激了孩子讀書的興趣。到小學二年級,孩子的閱讀能力就已相當于中學生的水平,當班里絕大多數同學還在把主要精力用于學習生字的時候,她已開始一本接一本地讀長篇小說了。到圓圓十周歲小學畢業時,她已讀完了金庸全部的武俠小說,十四部共約三、四十本;鄭淵潔系列童話故事數本;此外還有外國名著如《簡愛》、《魯濱遜漂流記》及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等,其它零散的兒童文學書籍以及各類報刊雜志則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