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教案和說課材料
五、總結:
播放詩歌《回鄉偶書》,聽著這動人的旋律,相信你們不僅僅把詩意理解了,更懂得了詩人賀知章那份念念不忘的思鄉之情,孩子們,如果你懂了,就用你的聲音大聲地告訴我,齊讀古詩,結束本課。
六、板書: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老大回
鬢毛衰
客
(思鄉情)
《回鄉偶書》說課材料
古詩《回鄉偶書》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版塊的內容。本版塊的主題是:鄉情、友情。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的大詩人賀知章。這首詩是在他辭去官職,告老返回故鄉時所做,一共寫了兩首:本首詩寫于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老之情。這首詩,是唐詩中的極品,它流傳之廣,應用之多,影響之深。賀知章一生仕途順利,告老還鄉時,可以說是”衣錦榮歸.但詩人沒有描寫那些為世俗所羨的情態,只是刻畫一個久客回鄉的普通人的真情實感.教學時,要使學生把詩句讀通讀順,感悟詩歌情境,體會詩人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一要求,結合本版塊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對本課進行設計。中年級學習古詩應有別于低或高年級,中年級學習古詩應有所側重,重在抓住重點字詞引發想象,重在感悟詩境情感體驗。本課我采用讀通—理解—想象—體會—背誦的學習方法教學。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學會偶鬢衰三個生字,了解古詩大意。
能力目標:理解領悟詩意,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情感目標: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作者憂傷之情。
教學重難點:抓住重點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鄉之情,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相關材料和課件。
教學環節:
一、談話導入。介紹背景。
二、揭示題目。據題質疑。
三、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四、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五、朗讀升華。拓展延伸。
板書設計: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老大回
鬢毛衰
客
(思鄉情)
盛時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讀唐詩,或為其鼎盛的歲月而喜;或為其慘淡的人生而悲;或為那大漠孤煙征戰將士的思念所動;或為那直下襄陽的欣喜所感染。唐詩是一頁頁歷史,是一幅幅動人的畫面。而這首《回鄉偶書》更是唐詩中的極品,流傳之廣,應用之多,影響之深,是一副有聲有色的寫意畫。
一、教材分析和處理:
1、教材位置、內容、特點
《回鄉偶書》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中的一首古詩,這首古詩被安排在第六組課文中。這一組課文主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實現情感熏陶,培養美好情操的依托。
這首詩主要寫了詩人回到久別的家鄉時的喜悅與感慨,生動含蓄,富有生活情趣。詩中雖寫哀情,卻借歡樂場面表現;雖為寫己,卻從兒童一面翻出。而所寫兒童問話的場面又極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們不為詩人久客傷老之情所感染,卻也不能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從而使學生感悟到詩人眷戀故土強烈而復雜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