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動物過冬》教學設計
大雁排隊往南飛
松鼠采果藏樹洞
棕熊樹洞睡大覺
教學設計說明:
《小動物過冬》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怎么過冬的事。課文生動地介紹了它們不同的過冬方式:小燕子飛到溫暖的南方去過冬;小青蛙冬眠;小蜜蜂則藏在蜂巢里吃蜂蜜。課文還表現了小動物之間的相互關心。
作為蘊涵科普小知識的課文,語文教師應把它看作是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平臺,把常識性的小品文上成實實在在的語文訓練和實踐課。以達成課堂教學務本、求實的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及低年級學生實際,我以學生為主體,密切關注學生,本著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感悟”的教學思想,積極創設各種情境,教學設計力求呈現以下特點:
1、以讀代講,獲得讀書情趣。《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我注重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自己獲得情感體驗。
2、啟發想象,訓練說話錘煉語言。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一種心理過程,想象可以明晰形象,激發情感,加深體驗。在教學時,讓學生通過朗讀來理解,通過動作表演激發學生想象小動物說話時的神情與動作,再以有感情地朗讀來外顯自身的體會。此外,本課練習訓練中要求學生給大家說一說其他動物的過冬方式。練習設計的目的不僅在于學生對科學常識的正確掌握,重點應放在怎樣引導學生說好。我以讓學生編兒歌的形式進行說的訓練,將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語文實踐訓練和課外延伸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3、直觀演示,加深體會。演示既直觀又有趣,十分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根據本課教學內容,板書我主要以圖文結合的形式來呈現。例如以讓學生上來擺圖片,來理解“聚”的意思。又以獎勵圖片的形式展現各種動物的形象,激勵學生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發展學生的思維。
4、指導寫字,培養習慣。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自主識字的能力,把識字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觀察、分析來識記生字,并當堂指導學生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這樣既激發了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又提高了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