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你驕傲》課后反思(通用5篇)
《我為你驕傲》課后反思 篇1
《我為你驕傲》課后反思
四川省廣元市市中區雪峰小學 王燕燕
本節課我注重了以學生發展為本,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在本節中得到全面、主動、和諧的發展。我通過復習鞏固、創設情境──合作探究、體悟情感 ──拓展升華、學寫詞語的教學環節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一、復習鞏固、創設情境
上課之初我創設情景,上節課我們與許多字詞。以見面的會形式,讓學生復習了字詞,學生的學習都是在有有意無意中進行的,學到的知識需要反復鞏固,才能牢固的把所學的知識記住。此環節即能讓孩子鞏固舊知,讓孩子愉悅的進入課堂。為后面的語文課打下了精彩的伏筆。
二、合作探究、體悟情感
1、問題導向:
在板書課題后,我采取的是從問題入手的方法。引導學生先整體朗讀課文,讓學生先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再逐層深入研讀。并且注意了方法的指導,強調了合作中學習,我認為這樣處理很適合低年級的心理。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對文本的把握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需要老師指導定向,讓學生圍繞著問題來合作學習。
2、體現主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的主人”那么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是引導者,我在課堂上問“你讀懂了什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按學生的思路來進行教學的。
3、移情感悟:
我引導學生按照語文的先后順序來自主交流的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說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通過學生發言,抓住學生所說的關鍵語句,引導學生多元理解。如“不自在是什么感覺”“你在什么時候有過不開心等”。這樣也就把文中的人物情感轉移到學生自身上,表里結合,自然宣泄。
4、以讀為本:
《語文課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在教學中,以合作者促進角色出現,不斷地調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采用了自由讀、小組讀、師范讀,男女生比賽讀等多種形式,將每一個學生帶入課文所表達的情境中。
5、生成問題:
我平時注重培養讓學生在課堂上及時提出不懂的問題習慣,那么今天在這節課上,一位學生提出7美元是多少人民幣?這是我在課堂前所沒有預料到的,我馬上巧妙地引導學生用7美元與人民幣進行換算,最后得出結論是60元左右,讓學生真正感到7美元的價值所在,為了攢7美元,用3個星期賣報紙的錢才換來的,加深體驗,讓學生進一步感到小男孩是個敢于承擔責任的人。
6、解決困惑:
在課前我也有這樣一個困惑,本課的難點是讓學生體悟出小男孩的誠信老奶奶的寬容,學生是否在學文之后能夠真正體悟到呢?所以我在課堂上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對其創造性加工,開放教材,活用教材,在閱讀中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在此基礎上,形成知識,能力遷移在不同的環境中運用創新讓學生自己通過讀課文,感知教材,那么今天在這節課上還確實收到了比較不錯的效果。
三、拓展升華 領悟真情
1、聯系生活 領悟真情:
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有關類似的事情,有像小男孩積極承擔責任的人,有像老奶奶寬容的人,此環節給予學生談論機會,體驗情感,進一步感知。
2、學寫詞語:
在課前我設計了寫字環節,我深知寫字指導是一個比較枯燥的環節,想讓學生樂于參與課堂并認真的把字寫好,取到良好的效果,教師必須有目的讓學生參與寫字,所以我想巧用一封信的形式揭開寫字環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課前教學設計與課堂實施總會有一定的差距,今天這節課上學生在課堂上思維非常活躍,我沒有忍心剝奪孩子的權利,只是讓孩子自由的發展,自由的學習,所以時間沒有把握好,寫字指導環節沒有進行了,比較遺憾。
3、本節課前我做到了認真備課,但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
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是過于嚴重,有牽引的痕跡,需要進一步改變教學方式。我的評價語還不夠及時,生動等。
《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
——唐徠分校李淑娟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一件很生活化的小事,故事雖小,卻真實感人,貼近學生的生活。文中的孩子 “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盡管當時沒敢承認,但愧疚的心理始終伴隨著“我”。 內心的懊悔,擔心“做賊心虛”似的心理及自我解脫的辦法描寫得細致而動人,而老奶奶回贈的那句包含著疼愛寬容和鼓勵的話更是出乎意料。
教學中,我以小男孩的心理變化為線索,讓學生感悟語言,體會情感。在出示課題后,我采取的是從問題入手的方法。引導學生先整體朗讀課文,利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先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小男孩的感情線索。這一環節,既符合二年級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也有意識地培養了學生抓主要內容的意識。然后再逐層深入研讀。抓住小男孩“開心——害怕、擔心——不自在——一陣輕松”的句子,再讓學生從句子中找出重點詞語進行理解和體會情感,并相機進行朗讀指導與訓練。
課堂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是引導者,引導學生按照理清的先后順序來自主交流,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說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通過學生發言,抓住學生所說的關鍵語句,引導學生多元理解。如在理解小男孩擔心的內心世界時,我讓學生設身處地想:“此時你就是那位小男孩你會擔心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我會擔心老奶奶批評我”,有的說:“我擔心老奶奶打我”,有的說:“我擔心老奶奶以后討厭我”,有的說:“我擔心老奶奶以后不讓我給她送報紙”,有的說:“我擔心老奶奶去我家告訴爸爸媽媽”,有的說:“我擔心老奶奶讓我陪錢”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真正做到了與文本對話交流 。并啟發學生談“不自在是什么感覺”“你遇到過像課文中的小男孩這樣的事嗎?你是怎么做的?”,這樣也就把文中的人物情感轉移到學生自身上,表里結合,自然宣泄。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使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就是創設對話性的課堂活動,幫助學生體驗和領悟如何用自己的經驗和策略建構文章意義的過程。《我為你驕傲》是一篇敘事性的文章。面對文本,怎樣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構建對話式的閱讀教學呢?我精心思索,以教材為載體,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圍繞“便條”展開教學,通過說事件、寫事件、議事件來展開教學,拓展課堂教學空間。
(一)說事件
師:同學們,通過讀課文,你能說說課文里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嗎?
生:課文主要寫了“我”打碎了老奶奶家的玻璃,把送報的錢攢起來,并寫便條向她道歉,老奶奶表揚了我的事。
(二)寫事件
嘗試通過寫便條,讓學生走進文本。
師:那“我”寫給老奶奶的便條上到底寫了些什么呢?課文中哪一句話告訴了我們?
生:“我把錢和一張便條裝進信封,在便條上向老奶奶說明了事情的經過,并真誠地向她道歉”這句話告訴了我們。
師:那你們想替這位送報的小孩給老奶奶寫便條嗎?(生齊說:想)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再根據這句話寫一張便條給老奶奶。
(學生先自由細讀課文,再動手寫便條)
其中一生這樣寫的:
老奶奶,我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對不起!這里有7美元,是我送報紙的錢攢下來,賠給您的,請您收下。
(三)議事件
1.師:老奶奶在便條上寫了“我為你驕傲”,老奶奶這么高度評價我,表揚我,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1:我認為這樣評價是對的。因為他把送報紙的錢攢起來,很不容易。他知錯就改,值得表揚。
生2:他敢做敢當,而且他攢了三個星期,攢得很辛苦,應該表揚。
2.初步體會“我”的品格
師:通過大家的議論,你認為我們應該為小主人公的什么品質驕傲?
我為你的_________驕傲。
生1:我為你的 知錯就改 驕傲。
生2:我為你的 敢做敢當 驕傲。
生3:我為你的 誠 實 驕傲。
生4:我為你的 真 誠 驕傲。
反思:
在這堂課上,學生之所以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深入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體會文本內涵,是因為做到了:
1、構建了對話式閱讀教學。文本是閱讀的基礎和前提,教師是整個閱讀教學的參與者、組織者,學生在整個閱讀教學活動中始終是主體,文本為他們的學習提供憑借,與他們進行著意義的交融,教師的教學也是為他們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升閱讀品位、獲取人文素養服務的。本課通過說事件、寫事件、議事件,使文本的意義在學生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構建起來,始終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2、提高了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1)理解能力。通過抓住4個關鍵詞歸納出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來表達對文本的理解。
(2)運用能力。通過寫便條挖掘文章空白點,來領會文本的內涵,將所學的語言文字有效地遷移于自己的言語實踐。
(3)評價能力。通過對“老奶奶這么高度評價我、表揚我”談談看法,學生各抒己見,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對事件進行鑒別和評價的能力
指導型教師點評:
施老師從課例入手,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從說到寫展示出來,讀者就已能從中感受到她對學生閱讀與表達能力的培養下工夫。這做法既是她在以后的課堂要繼續做的,也應是我們其他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并采用的。
這樣有教有思,施老師的課堂會越來越精彩。
《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
《我為你驕傲》是一個常會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小故事。講述“我”怎樣由“打破玻璃”到“攢錢賠償”以及最終得到老奶奶巧妙地寬容與鼓勵的經過。課文故事情節生動,親切真實、貼近兒童生活。孩子內心的懊悔、擔心、“做賊心虛”的心理以及自我解脫的辦法描寫得細致感人。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語文課標指出:在閱讀中進行“整體感知”是閱讀教學的起點和指導思想。在學生充分熟讀課文后,我通過填空的方式讓學生說一說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填空的方式既符合二年級學生的水平,同時也為他們的正確表達搭建了一個平臺,為日后的正確概括課文內容提供了鍛煉的機會。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更有利于接下來對文本的理解感悟。
二、平等民主,文本對話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整堂課我以“這是一個怎樣的小男孩”這一問題貫穿于教學的始終,讓學生與文本之間充分對話,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個性解答。同時,在理解小男孩知錯就改、勇于認錯的優秀品質時,我設計了讓學生說說小男孩給老奶奶的便條中會寫些什么內容,以“親愛的奶奶”為開頭,學生暢所欲言,有個學生說道:“親愛的奶奶,對不起,我不是故意打破您家的玻璃的,這是我攢了三個星期的錢,您拿去修玻璃吧!請您原諒我,好嗎?”此時,通過學生與文本充分的對話過程,學生已經深刻感受到了小男孩優秀的品質。
三、趣味兒歌,回顧知識
教學要符合年級的特點,低年級就應在趣味的教學中讓學生快樂地學習知識。在課堂的最后,我讓學生配樂拍手朗讀兒歌:
小男孩兒,真調皮,
打碎玻璃,不賠禮,
認識錯誤,來得及,
送報攢錢,來修理,
真誠道歉,對不起,
知錯能改,要學習,
誠實守信,擺第一。
兒歌中復現了本課的生字,在朗誦兒歌的同時鞏固了生字,同時幫助學生再一次理清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小男孩可貴的品質,增強低段學習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
本次執教,我認為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一、蜻蜓點水,指導不足
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顯得十分倉促,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體味,我也沒能很好的引導,因此導致在課堂上沒能體現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過程,讀的水平仍停留在表面的層次。
二、識字解詞,有待加強
低年級的重難點之一就是識字解詞,本課生字新詞雖不多,但是一堂課下來,我感覺識字解詞的方法過于單一,重復繁瑣,而且有些詞語如“驕傲”“不自在”“往常”等,學生理解地不透徹,我的指導方法也有待斟酌,改進。
三、夯實基礎,文本細讀
文本細讀是一種能力,它可以幫助你閱讀文學名著,幫助你透過文字或者文學意象,達到作品隱蔽的精髓之地。細讀文本的任務是揭示出這些精華,這些隱含在作品里的真正的動機。對于《我為你驕傲》這課的文本細讀,我認為還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更進一步夯實自己的基礎,才能更好地歷練文本細讀的能力。
《我為你驕傲》課后反思 篇2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及內容的反思!下面是關于《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范本!
《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
在本次漳州市舉辦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中,我執教了《我為你驕傲》一課,課堂上孩子們生動的描述,朗朗的讀書聲,個性化的評價,還有那一次次自發的掌聲,我們感受到了孩子們學習語文的快樂,這節課也得到評委老師和許多聽課者的贊賞。 我覺得這節課的精彩之處在:
一、緊抓情感主線,讓學生走進文本
本文是一個小故事,我緊緊圍繞“老奶奶為什么要說‘我為你驕傲’”這個問題展開教學,教學中抓住“我”的心理變化這條線索,整個過程清晰明了。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注重了以學生發展為本,首先聯系學生的生活經歷,體會玩游戲時的開心;接著引導學生仿說句子,想象“我”做錯事后的害怕;然后讓學生表演“不自在”,不僅理解了重點詞語,而且走進了“我”的內心世界;最后在朗讀中感受“我”承認錯誤后的輕松。在學生的角色轉換中,很自然地走進了人物美好的心靈,獲得了深刻的感受和獨特的體驗。
二、注重朗讀感悟,凸顯學段特點
讀書是閱讀教學中最關鍵的環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為了使學生從孩子純真、悔過的表現和老奶奶博大胸懷中受到深刻地教育和啟迪。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感悟,以幾個描寫小男孩心情的關鍵句來重點指導朗讀,設計了個人讀,男女生讀,范讀,評讀等方式,注意朗讀的層次性、目的性、趣味性,逐步使學生在讀中領悟,讀中體會,有效促進了語言的內化。正是有了充分的讀,學生讀得一次比一次好,才有了精彩的課堂生成。
三、重視語言訓練,體現“語文味”
“加強閱讀實踐,提高教學實效”是本次閱讀教學研討活動的主題。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也針對學段特點,創設了很多生動的語言實踐情境,如想像“我”的害怕,設計了仿說句子,從扶到放,從易到難,學生想說,會說,在語言實踐中感受到“我”的做賊心虛。再如,“我”寫給老奶奶的便條是文本的“空白點”,教學中,我創設了說話情境,讓孩子們用“我”的口吻說一說便條里的內容,體會了人物的內心,學生在說的過程中,也從學習語言到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讀說結合,導在實處,使學生切實得到語文素養的提升。
四、激發個性評價,點燃學習激情
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的好奇心大,求知欲強,又很愛表現。這節課上,我把評價的機會讓給了學生:“他讀得怎么樣?”“你覺得老師讀得怎樣?”學生的評價更是精彩不斷,“我覺得他‘害怕’讀得太快了,要是讀慢一點就顯得更害怕了。”“我看到老師讀這句話時愁眉苦臉,和句子說的意思一樣。”通過這種方式的朗讀評價,不僅形成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情景,還把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通過評價反映出來了,同時,更是教會學生學會評價、學會尊重他人,課堂洋溢著濃濃的人文氣息。
當然,這節課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教師的主導的痕跡還是較重,學生自學的時間較少,需要進一步改變教學方式。今后我將不斷學習和積累,讓我們的孩子們都能成為課堂的主人,在真實、樸實、扎實的語文課堂中快樂地成長。
《我為你驕傲》課后反思 篇3
《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
《我為你驕傲》是一個常會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小故事。講述“我”怎樣由“打破玻璃”到“攢錢賠償”以及最終得到老奶奶巧妙地寬容與鼓勵的經過。課文故事情節生動,親切真實、貼近兒童生活。孩子內心的懊悔、擔心、“做賊心虛”的心理以及自我解脫的辦法描寫得細致感人。
課題揭題后,我啟發學生思考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我”是誰?“你”又是誰?“為什么我為你驕傲”等問題。之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朗讀課文,自然過渡到課文的學習。激發學生讀文的熱情,營造學習的氛圍,增強了讀書活動的目的性。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通過開火車擴詞等多種游戲識字方式,讓學生體會詞語在讀書中,在生活中,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應用,在與同學的相互交流中識字,記字,豐富了學生的識字經驗。多種形式的鞏固,促進了學生的識記,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礎。
讀書是閱讀教學中最關鍵的環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為了使學生從孩子純真、悔過的表現和老奶奶博大胸懷中受到深刻地教育和啟迪。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感悟,設計中注意讀書的層次性、目的性、趣味性,引導學生讀書的熱情,給學生足夠的個性化表達的機會。讓他們以各種形式,反復讀課文,自讀自悟,從而使學生在讀中領悟,讀中體會。獲得深刻的感受和獨特的體驗。引導學生在體驗人物心理,評價人物表現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聯系生活實際,啟發學生思考,是本節課的又一個特點。如“模仿兔子逃跑”“換算7美元是多少人民幣”“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你是怎么做的?”這些問題的設計,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把學習的領域拓寬到課外,充分體現語文了學科的人文性。課內外的有效結合,啟發學生的思考,挖掘學生的心理體驗,訓練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學生在充分交流過程中,學會面對錯誤,承認錯誤。學會寬容,學會感動。提高了認識,促進了良好品質的形成。
課文的結尾我設計了續編故事,讓學生設想后來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這樣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習作和想像訓練,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續編過程中使他們進一步受到文中人物優秀品質的熏陶和影響。
《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
《我為你驕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盡管當時沒敢承認,但內疚的心理和責任感伴隨了“我”一個星期。當“我”用自己攢了三個星期的送報紙的錢賠給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時,在慈愛又善于教育后輩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錢,是孩子純真的情、悔過的心,是值得為孩子驕傲的美好品德——誠信。孩子的誠信讓老奶奶感動,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懷也值得我們稱贊。
本文是一個小故事,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來描寫的。先是扔石頭“很開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后是見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后是用自己積攢的錢賠償給老奶奶感到“一陣輕松”。
在學這篇課文時,我就問學生當你做了錯事你是不敢承認,還是在膽承認。喚起了學生在生活中的情感體驗,為學生文時把握小男孩的情感變化做下鋪墊。
課文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來描寫的。先是扔石頭“很開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后是見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后是用自己積攢的錢賠償給老奶奶感到“一陣輕松”。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實踐活動要包含著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在學習課文時,我讓學生讀文匯報自己的收獲,并說出如果你是小男孩,你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因為學生有過類似的情感體驗,所以都能很好的抓住小男孩的情感變化。讓學生在體驗小男孩的情感變化過程中知道了做了錯事要勇于承認,做一個知錯就改的孩子。文中的老奶奶身上博大的胸懷也值得我們稱贊學習,在體驗了小男孩的情感過后,我讓學生想象老奶奶的心情。當她看到玻璃被打碎,“我”又逃跑時是什么樣的心情?當看到“我”和往常一樣送報約紙時又是什么樣的心情?當看到“我”的道歉信和“7美元”時是什么樣的心情?學生在體驗老奶奶的情感時,感受了她博大的胸懷,知道了在生活中要學會寬容。
教語文,也是教做人。讓學生在讀中體驗,在體驗中理解,在體驗中明確要做一個誠實、知錯就改的人,要學習老奶奶寬宏博大的胸懷。
《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
《我為你驕傲》寫的是送報紙的孩子——“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盡管當時沒敢承認,但內疚的心理和責任感始終伴隨著“我”。內心的懊悔、擔心、“做賊心虛”似的心理及我解脫的辦法描寫得細致而動人,而老奶奶回贈的那句包含著疼愛、寬容和鼓勵的話更是出乎意料。這篇文章對我們孩子有著深刻的思想教育。
我在執教這節課的過程中,力求在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過程中,在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積累語言、積淀文化的過程中,吸收人文內涵,培植人文精神。在講讀課文的過程中,也緊扣語言的訓練展開教學活動的。
1、抓住“往常”,認識小男孩。
揭示課題后,我對學生說: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說道:“我”為什么要為“你”驕傲?到底是誰為誰驕傲?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在反饋交流中,當學生說到“你”就是小男孩時,我追問:誰還有補充?又有學生說:“你”是一位送報紙的小男孩。接著我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了相關的句子讀一讀,抓住 “往常”一詞讓學生圈一圈,并用“往常”進行說話訓練,使學生明白這位小男孩以前就一直是送報紙的,感受小男孩的優秀品質。
2、抓住比喻句,感受男孩的心理變化。
教學中,我以小男孩的從開心到害怕、緊張的心理變化為線索,讓學生品讀描寫孩子們玩得很開心的句子,并帶著愉悅的心情讀一讀,同時抓住這是比喻句的這一特點,引導學生說這句話是把石頭比作子彈和流星,寫出了石頭運動速度之快。再讓學生找出文中類似的句子,引導學生說出那句話是把我們比作兔子,說明我們跑的很快。最后讓學生訪說比喻句,進行說話訓練,并完成課堂作業本第四題。
3、抓住重點句,感受男孩的優秀品質。
個性的體驗,多元的解讀,不等于不尊重文本的價值。培養什么樣的個性?應該是積極的健康的個性。“一百個讀者有一百個哈母雷特”,但是,以教育為目的的閱讀,不同于自由式的閱讀。以教育為目的的閱讀,首先要考慮文本價值的實現,文本的價值是旗幟,是航帆,是路燈。因此,作業之后,我又以問題:我們為什么要像兔子一樣跑得那么快?引導學生感受我們此時內心的害怕、緊張,并指導學生帶著這樣的語氣進行朗讀訓練。接著,我讓學生找出文中其他能反映小男孩害怕、緊張、擔心的句子進行品讀,讓學生知道這樣的心情使得小男孩再一次見到老奶奶時非常不自在的,感受小男孩內疚、懊悔的心情。最后小男孩做出了這樣一個決定,讓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品讀,知道小男孩決定主動承認錯誤、承擔責任。我相機引導:難怪文中的老奶奶要對小男孩說——學生緊接著:我為你驕傲!
那么小男孩是如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承認錯誤、承擔責任的呢?讓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品讀,我再一次引導:難怪文中的老奶奶要對小男孩說——學生緊接著:我為你驕傲!學生們對小男孩優秀品質的敬佩油然而生,情感再一次得到升華。緊接著問:你有什么話要對小男孩說的嗎?一句句發自肺腑的夸贊從學生口中流露出來。
《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
《我為你驕傲》是一個常會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小故事。講述“我”怎樣由“打破玻璃”到“攢錢賠償”以及最終得到老奶奶巧妙地寬容與鼓勵的經過。課文故事情節生動,親切真實、貼近兒童生活。孩子內心的懊悔、擔心、“做賊心虛”的心理以及自我解脫的辦法描寫得細致感人。
用課件導出“驕傲”一詞,并對詞語進行解釋。再出示小男孩打碎玻璃的畫面,并提出問題:這與驕傲又有什么聯系呢?一下子就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產生了在課文中答案的意愿。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識字,充分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讓學生找到識字的樂趣,體會詞語在讀書中、在生活中,豐富了學生的識字經驗。多種形式的鞏固,促進了學生的識記。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感悟,給學生足夠的個性化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反復讀課文,自讀自悟,從而使學生在讀中領悟,讀中體會
《我為你驕傲》課后反思 篇4
《我為你驕傲》是小學語文課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我為你驕傲》的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一)
在本次漳州市舉辦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中,我執教了《我為你驕傲》一課,課堂上孩子們生動的描述,朗朗的讀書聲,個性化的評價,還有那一次次自發的掌聲,我們感受到了孩子們學習語文的快樂,這節課也得到評委老師和許多聽課者的贊賞。 我覺得這節課的精彩之處在:
一、緊抓情感主線,讓學生走進文本
本文是一個小故事,我緊緊圍繞“老奶奶為什么要說‘我為你驕傲’”這個問題展開教學,教學中抓住“我”的心理變化這條線索,整個過程清晰明了。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注重了以學生發展為本,首先聯系學生的生活經歷,體會玩游戲時的開心;接著引導學生仿說句子,想象“我”做錯事后的害怕;然后讓學生表演“不自在”,不僅理解了重點詞語,而且走進了“我”的內心世界;最后在朗讀中感受“我”承認錯誤后的輕松。在學生的角色轉換中,很自然地走進了人物美好的心靈,獲得了深刻的感受和獨特的體驗。
二、注重朗讀感悟,凸顯學段特點
讀書是閱讀教學中最關鍵的環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為了使學生從孩子純真、悔過的表現和老奶奶博大胸懷中受到深刻地教育和啟迪。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感悟,以幾個描寫小男孩心情的關鍵句來重點指導朗讀,設計了個人讀,男女生讀,范讀,評讀等方式,注意朗讀的層次性、目的性、趣味性,逐步使學生在讀中領悟,讀中體會,有效促進了語言的內化。正是有了充分的讀,學生讀得一次比一次好,才有了精彩的課堂生成。
三、重視語言訓練,體現“語文味”
“加強閱讀實踐,提高教學實效”是本次閱讀教學研討活動的主題。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也針對學段特點,創設了很多生動的語言實踐情境,如想像“我”的害怕,設計了仿說句子,從扶到放,從易到難,學生想說,會說,在語言實踐中感受到“我”的做賊心虛。再如,“我”寫給老奶奶的便條是文本的“空白點”,教學中,我創設了說話情境,讓孩子們用“我”的口吻說一說便條里的內容,體會了人物的內心,學生在說的過程中,也從學習語言到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讀說結合,導在實處,使學生切實得到語文素養的提升。
四、激發個性評價,點燃學習激情
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的好奇心大,求知欲強,又很愛表現。這節課上,我把評價的機會讓給了學生:“他讀得怎么樣?”“你覺得老師讀得怎樣?”學生的評價更是精彩不斷,“我覺得他‘害怕’讀得太快了,要是讀慢一點就顯得更害怕了。”“我看到老師讀這句話時愁眉苦臉,和句子說的意思一樣。”通過這種方式的朗讀評價,不僅形成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情景,還把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通過評價反映出來了,同時,更是教會學生學會評價、學會尊重他人,課堂洋溢著濃濃的人文氣息。
當然,這節課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教師的主導的痕跡還是較重,學生自學的時間較少,需要進一步改變教學方式。今后我將不斷學習和積累,讓我們的孩子們都能成為課堂的主人,在真實、樸實、扎實的語文課堂中快樂地成長。
《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二)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一件很生活化的小事,故事雖小,卻真實感人,貼近學生的生活。文中的孩子 “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盡管當時沒敢承認,但愧疚的心理始終伴隨著“我”。 內心的懊悔,擔心“做賊心虛”似的心理及自我解脫的辦法描寫得細致而動人,而老奶奶回贈的那句包含著疼愛寬容和鼓勵的話更是出乎意料。
教學中,我以小男孩的心理變化為線索,讓學生感悟語言,體會情感。在出示課題后,我采取的是從問題入手的方法。引導學生先整體朗讀課文,利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先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小男孩的感情線索。抓住小男孩“開心——害怕、擔心——不自在——一陣輕松”的句子,再讓學生從句子中找出重點詞語進行理解和體會情感,并相機進行朗讀指導與訓練。
通過學生發言,抓住學生所說的關鍵語句,引導學生多元理解。如在理解小男孩擔心的內心世界時,我讓學生設身處地想:“此時你就是那位小男孩你會擔心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我會擔心老奶奶批評我”,有的說:“我擔心老奶奶打我”,有的說:“我擔心老奶奶以后討厭我”,有的說:“我擔心老奶奶以后不讓我給她送報紙”,有的說:“我擔心老奶奶去我家告訴爸爸媽媽”,有的說:“我擔心老奶奶讓我陪錢”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真正做到了與文本對話交流 。并啟發學生談“不自在是什么感覺”“你遇到過像課文中的小男孩這樣的事嗎?你是怎么做的?”,這樣也就把文中的人物情感轉移到學生自身上,表里結合,自然宣泄。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使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移情是情境教學重要的理論之一。當學生閱讀文本時,遠離學生的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真實的情感,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產生聯想或幻想,或搜索生活中類似的事件,激發出情感,然后進行嫁接,達到潛移默化的目的。例如,一個學生理解“開心”一詞時,老師引導:你們平時玩游戲時開心嗎?開心的同學讀一讀吧!“又如,當學生感受到老奶奶是個寬宏大量、慈祥的長輩,讓學生聯系生活說說:“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人和事嗎?”這充分體現了語文即是生活,生活既是語文。
《我為你驕傲》課后反思 篇5
《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觀瀾第二小學 龍 宇
《我為你驕傲》是一個常會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小故事。講述“我”怎樣由“打破玻璃”到“攢錢賠償”以及最終得到老奶奶巧妙地寬容與鼓勵的經過。課文故事情節生動,親切真實、貼近兒童生活。孩子內心的懊悔、擔心、“做賊心虛”的心理以及自我解脫的辦法描寫得細致感人。
課題揭題后,我啟發學生思考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我”是誰?“你”又是誰?“為什么我為你驕傲”等問題。之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朗讀課文,自然過渡到課文的學習。激發學生讀文的熱情,營造學習的氛圍,增強了讀書活動的目的性。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通過開火車擴詞等多種游戲識字方式,讓學生體會詞語在讀書中,在生活中,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應用,在與同學的相互交流中識字,記字,豐富了學生的識字經驗。多種形式的鞏固,促進了學生的識記,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礎。
讀書是閱讀教學中最關鍵的環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為了使學生從孩子純真、悔過的表現和老奶奶博大胸懷中受到深刻地教育和啟迪。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感悟,設計中注意讀書的層次性、目的性、趣味性,引導學生讀書的熱情,給學生足夠的個性化表達的機會。讓他們以各種形式,反復讀課文,自讀自悟,從而使學生在讀中領悟,讀中體會。獲得深刻的感受和獨特的體驗。引導學生在體驗人物心理,評價人物表現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聯系生活實際,啟發學生思考,是本節課的又一個特點。如“模仿兔子逃跑”“換算7美元是多少人民幣”“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你是怎么做的?”這些問題的設計,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把學習的領域拓寬到課外,充分體現語文了學科的人文性。課內外的有效結合,啟發學生的思考,挖掘學生的心理體驗,訓練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學生在充分交流過程中,學會面對錯誤,承認錯誤。學會寬容,學會感動。提高了認識,促進了良好品質的形成。
課文的結尾我設計了續編故事,讓學生設想后來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這樣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習作和想像訓練,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續編過程中使他們進一步受到文中人物優秀品質的熏陶和影響。
《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
河南省濟源市梨林鎮實驗小學 馮小琴
在這堂課上,學生之所以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深入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體會文本內涵,是因為做到了:
1、構建了對話式閱讀教學:
文本是閱讀的基礎和前提,教師是整個閱讀教學的參與者、組織者,學生在整個閱讀教學活動中始終是主體,文本為他們的學習提供憑借,與他們進行著意義的交融,教師的教學也是為他們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升閱讀品位、獲取人文素養服務的。本課通過說事件、寫事件、議事件,使文本的意義在學生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構建起來,始終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2、提高了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⑴ 理解能力:
通過抓住4個關鍵詞歸納出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來表達對文本的理解。
⑵ 運用能力:
通過寫便條挖掘文章空白點,來領會文本的內涵,將所學的語言文字有效地遷移于自己的言語實踐。
⑶ 評價能力:
通過對“老奶奶這么高度評價我、表揚我”談談看法,學生各抒己見,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對事件進行鑒別和評價的能力。
《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員村第六小學 張潤柳
《我為你驕傲》是一個常會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小故事。講述“我”怎樣由“打破玻璃”到“攢錢賠償”以及最終得到老奶奶巧妙地寬容與鼓勵的經過。課文故事情節生動,親切真實、貼近兒童生活。孩子內心的懊悔、擔心、“做賊心虛”的心理以及自我解脫的辦法描寫得細致感人。
用課件導出“驕傲”一詞,并對詞語進行解釋。再出示小男孩打碎玻璃的畫面,并提出問題:這與驕傲又有什么聯系呢?一下子就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產生了在課文中答案的意愿。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識字,充分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讓學生找到識字的樂趣,體會詞語在讀書中、在生活中,豐富了學生的識字經驗。多種形式的鞏固,促進了學生的識記,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也打下基礎。
讀書是閱讀教學中最關鍵的環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為了使學生從孩子純真、悔過的表現和老奶奶博大胸懷中受到深刻地教育和啟迪。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感悟,給學生足夠的個性化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反復讀課文,自讀自悟,從而使學生在讀中領悟,讀中體會。獲得深刻的感受和獨特的體驗。引導學生在體驗人物心理,評價人物表現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我認為本設計中,比較成功的還有以動入靜,在錄音機范讀課文時,學生閉上眼睛,展開想像的翅膀,體會文中意境。
《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祥福中心小學校 周國秀
《新課標》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以讀帶講是我們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在讀中領悟、傳情、培養語感。“情”是閱讀教學的根,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核心。在讀中使“情感、想象、角色、思維”參與其中。于永正老師就特別強調:“學生讀不熟課文就不開講,語文教學是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讀出情、讀出意、讀出境、讀出神,在讀中理解、積累和感悟。” 可見,學生的朗讀訓練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課堂上的以讀帶講,關鍵還要讀出味道,讀出巧妙來。二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但要讓他們進入情境讀,移情讀,還有較大的難度,因此采取了多形式的、有層次的、有目的地逐步推進讀。整個教學把握感情主線:小男孩從害怕、不自在到輕松。圍繞線索,分設了許多個小問題,進行有感情閱讀。教學中設計了大量的共同參與、合作學習的環節,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
《我為你驕傲》課后反思
四川省廣元市市中區雪峰小學 王燕燕
本節課我注重了以學生發展為本,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在本節中得到全面、主動、和諧的發展。我通過復習鞏固、創設情境──合作探究、體悟情感 ──拓展升華、學寫詞語的教學環節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一、復習鞏固、創設情境
上課之初我創設情景,上節課我們與許多字詞。以見面的會形式,讓學生復習了字詞,學生的學習都是在有有意無意中進行的,學到的知識需要反復鞏固,才能牢固的把所學的知識記住。此環節即能讓孩子鞏固舊知,讓孩子愉悅的進入課堂。為后面的語文課打下了精彩的伏筆。
二、合作探究、體悟情感
1、問題導向:
在板書課題后,我采取的是從問題入手的方法。引導學生先整體朗讀課文,讓學生先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再逐層深入研讀。并且注意了方法的指導,強調了合作中學習,我認為這樣處理很適合低年級的心理。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對文本的把握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需要老師指導定向,讓學生圍繞著問題來合作學習。
2、體現主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的主人”那么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是引導者,我在課堂上問“你讀懂了什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按學生的思路來進行教學的。
3、移情感悟:
我引導學生按照語文的先后順序來自主交流的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說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通過學生發言,抓住學生所說的關鍵語句,引導學生多元理解。如“不自在是什么感覺”“你在什么時候有過不開心等”。這樣也就把文中的人物情感轉移到學生自身上,表里結合,自然宣泄。
4、以讀為本:
《語文課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在教學中,以合作者促進角色出現,不斷地調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采用了自由讀、小組讀、師范讀,男女生比賽讀等多種形式,將每一個學生帶入課文所表達的情境中。
5、生成問題:
我平時注重培養讓學生在課堂上及時提出不懂的問題習慣,那么今天在這節課上,一位學生提出7美元是多少人民幣?這是我在課堂前所沒有預料到的,我馬上巧妙地引導學生用7美元與人民幣進行換算,最后得出結論是60元左右,讓學生真正感到7美元的價值所在,為了攢7美元,用3個星期賣報紙的錢才換來的,加深體驗,讓學生進一步感到小男孩是個敢于承擔責任的人。
6、解決困惑:
在課前我也有這樣一個困惑,本課的難點是讓學生體悟出小男孩的誠信老奶奶的寬容,學生是否在學文之后能夠真正體悟到呢?所以我在課堂上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對其創造性加工,開放教材,活用教材,在閱讀中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在此基礎上,形成知識,能力遷移在不同的環境中運用創新讓學生自己通過讀課文,感知教材,那么今天在這節課上還確實收到了比較不錯的效果。
三、拓展升華 領悟真情
1、聯系生活 領悟真情:
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有關類似的事情,有像小男孩積極承擔責任的人,有像老奶奶寬容的人,此環節給予學生談論機會,體驗情感,進一步感知。
2、學寫詞語:
在課前我設計了寫字環節,我深知寫字指導是一個比較枯燥的環節,想讓學生樂于參與課堂并認真的把字寫好,取到良好的效果,教師必須有目的讓學生參與寫字,所以我想巧用一封信的形式揭開寫字環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課前教學設計與課堂實施總會有一定的差距,今天這節課上學生在課堂上思維非常活躍,我沒有忍心剝奪孩子的權利,只是讓孩子自由的發展,自由的學習,所以時間沒有把握好,寫字指導環節沒有進行了,比較遺憾。
3、本節課前我做到了認真備課,但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
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是過于嚴重,有牽引的痕跡,需要進一步改變教學方式。我的評價語還不夠及時,生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