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第二單元動物教學設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道細節觀察是科學家經常采用的一種方法。能與同學進行合作。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和體驗從整體觀察到局部觀察的過程。
教學難點: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準備
蝸牛、放大鏡、蝸牛相關資料、記錄本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我們研究了蝸牛的哪些方面?蝸牛身體有哪些器官?它是怎樣爬行的?
(二)蝸牛吃食物的觀察
1、你們都帶了什么好吃的東西給蝸牛吃呢?
2、究竟蝸牛喜歡吃什么呢?它是怎樣吃食物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觀察觀察。記得把你們有趣的發現記錄下來啊。
3、學生觀察、記錄、匯報、交流。
4、現在你知道蝸牛喜歡在樹葉間活動的原因了吧?
5、雖然蝸牛的嘴很小,但是嘴里面卻有25600顆牙齒,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
(三)蝸牛的應激反應
1、蝸牛整天背著一個殼有什么作用呢?
2、在什么情況下蝸牛會縮進殼里?
3、怎樣才能使蝸牛重新從殼里伸出來呢?
小結:關于蝸牛你還有什么想研究的?
拓展:蝸牛的相關介紹。
作業:下節課帶螞蟻回來。
2.4 螞蟻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螞蟻與蝸牛的身體都不相同,但也有相似之處。
過程與方法:嘗試用設計實驗的方法研究動物的習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和體驗從整體觀察到局部觀察的過程。
教學難點: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準備
螞蟻、放大鏡、記錄本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
有一種小動物經常在我們身邊出現,它就是螞蟻。你知道螞蟻的身體是怎么樣的嗎?下面請大家把螞蟻畫下來。
(二)觀察螞蟻
1、螞蟻究竟是什么樣的,看來還是要去觀察才知道。螞蟻可不像蝸牛那樣乖乖的讓你觀察,它會爬來爬去,怎樣才能觀察清楚呢?這就要考考大家的智慧了。觀察過程中同樣要有記錄。
2、學生觀察、記錄、匯報、交流。
板書: 頭:一對觸角、一雙眼睛、嘴巴
身體 胸:三對腳
腹部較大
(三)比較螞蟻和蝸牛的異同
1、下面請大家比較一下蝸牛和螞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用圖表示出來。
2、學生比較、交流。
小結:今天我們了解了螞蟻的哪些方面?
作業:下節課各組把小動物帶回來。
六、板書設計
頭:一對觸角、一雙眼睛、嘴巴
身體 胸:三對腳
腹部較大
2.5 我的觀察研究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能夠觀察和了解周圍的小動物。
過程與方法:會用多種方法觀察和研究小動物,記錄和描述也會用多種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繼續研究小動物的興趣和愿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用多種方法觀察和研究小動物。
教學難點:記錄和描述也會用多種方法。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準備
各種小動物、記錄本
五、教學過程
(一)觀察小動物
1、這個單元我們觀察了蝸牛、螞蟻,我們了解蝸牛和螞蟻的哪些方面呢?
2、今天大家帶來的這些小動物在這些方面又是怎樣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觀察。
3、學生觀察、記錄。
(二)報告會
1、各小組匯報發現。
2、評出最佳觀察發現小組。
(三)研究記錄
1、我們來看看別人是怎樣對動物進行觀察研究的。
2、學生閱讀書31頁。
小結:每種動物都有各自的特點,這與它們的生存環境有關。請大家課后繼續觀察身邊的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