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保護
教 學 設 計學校:班級: 三年級人數:日期: 月 日學科:科學課題:土壤的保護教時:執教:1、 教學目標:1、能夠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夠參與與討論。2、能夠用《土壤小報》的形式將自己的土壤知識表達出來。3、知道土壤為我們人類所做的貢獻;了解我國的土壤資源;認識人類行為對土壤的影響;知道垃圾對土壤的危害。4、意識到土壤對人類的重要性,能夠感激土壤并且能在自己的行動上為保護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2、 教學目標設計依據:(1)內容分析:本課是是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研究土壤單元的最后一課。本課學生將進一步研究土壤和人類的關系,了解人類行為對土壤的破壞。由此啟發學生為保護土壤做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2)學生分析:基于前幾課的學習,學生對土壤里的物質,土壤與動植物的關系以及周圍的土壤狀況有了一定的認識。又因我校地處城鄉交界處,家住城鎮的孩子,家庭條件優越,有電腦,有照相機,能上網,會拍攝。部分學生具有較強的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家住農村的孩子,能與土壤零距離接觸,具備采集到土壤樣品、調查訪問的條件。這些因素成為本課教學活動的有利保障。
教 學 過 程
時間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二、欣賞課文插圖三、對比模擬實驗四、交流討論五、共同探討,交流保護土壤的措施和方法1、談話:同學們,經過這段時間我們對土壤的親密接觸,大家對土壤肯定有了較深的認識。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圖片,請大家欣賞. 2、教師出示圖片并提問: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那么誰來說說,土壤為人類提供了什么? 6、教師小結:土壤是植物的母親,為植物提供養料和水分,土壤也為動物提供了生存棲息之地。她是我們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正是因為有了土壤,才有了這美麗可愛的世界。植物生長
北方窯洞
鼴鼠的家
制作陶器
1、提問:當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壞后,土壤的蓄水能力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2、對比模擬實驗 1、談話:土壤為我們人類做了這么多,我們對土壤有一種感激之情,那么我們又對土壤做了些什么呢? 4、教師小結 5、提問:從同學們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工農業生產還是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破壞土壤的現象,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自己有沒有破壞土壤的行為呢? 6、提問:破壞土壤的行為每時每刻都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我們這樣無止境地破壞下去會造成什么后果呢?假如沒有了土壤,地球上是將是怎樣的情景? 7、小結:人類就這樣無止境的破壞,地球上將不會有土壤,那我們將沒有地種,就不會有食物吃,后果不堪設想。1、談話:土壤是我們人類的母親,我們能為保護她做些什么呢? 3、組織全班交流。 4、教師小結并出示一首小詩讓學生欣賞。 5、談話: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對土壤媽媽說些什么?做些什么?請將你想說的、想做的,用文字或者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出一份保護土壤的小報,在校園內舉辦一個小報展,呼吁全體同學都加入到保護土壤,保護到環境的行列中來。生:為植物提供了養料、水分。植物……….. 生:為動物提供了生存的棲息地,動物 ………… 生:還可以居住人。 生:制作磚瓦、陶器。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4、填寫好書本第65頁的記錄表。 5、全班交流討論結果,小組之間互相補充。 小組合作,做對比模擬實驗。2、學習小組交流 3、在全班交流 生:我把垃圾丟在路邊,風一吹,垃圾到了地里。 生:我把廢電池扔到地里。 ……讓學生結合所查資料和所做實驗大膽去想象,在小組里討論交流,然后匯報2、學生分組討論。學生交流保護土壤,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土壤為植物提供了養料、水分,為動物提供了生存的棲息地,為人類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從而,使學生知道土壤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首先出示圖片并提問,土壤為人類提供了什么,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板書設計:
土壤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