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教案
內容與環節預設
個人二度備課
課后反思如果降雨量很大,結果又會怎樣呢?為什么?2、學生回答。3、接下去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影響侵蝕的因素”吧。我們能設計實驗進行研究嗎?4、學生小組選擇一個研究的問題,進行實驗設計前的討論交流。5、學生小組嘗試撰寫實驗方案,教師提示這是對比實驗,方案中要注意明確不同條件和相同條件,實驗器材的選用和實驗裝置的設計。四、課外拓展活動還有什么影響侵蝕的因素呢?希望你們課后能繼續觀察與研究。
板書
設計個人二度備課:課后反思:
作業布置或設計
課后反思:教后整體反思
學校科學具體課時備課表
單元(章)主題第三單元 6任課教師與班級
本課(節)課題什么樣的土地容易被侵蝕第 課時 / 共 課時
教學目標(含重點、難點)
及設置依據【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坡度的大小、有無植被覆蓋、降雨量的大小等會影響土地被侵蝕的程度。2、侵蝕在不斷地改變地表的地形地貌,也會使土地流失,影響我們的生產生活。3、保護森林、退耕還林可以減少土地的侵蝕。過程與方法:1、在交流的過程中,反思和修改實驗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2、按照已定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操作,認真觀察實驗現象。3、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對土壤侵蝕的影響。4、用實驗結果推測自然界的情況,并運用所學知識思考洪水災害的原因和預防措施。情感、態度、價值觀:1、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2、關注有關洪水帶來的災害,及人們采取什么措施預防等相關信息。【教學重點】交流實驗設計方案和按計劃進行實驗操作。【教學難點】實驗方案的進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學、合理。
教學準備分組器材:濕潤、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長的土、一側有孔的長方形塑料水槽、報紙、塑料薄膜、小鏟子、降雨器(飲料瓶,瓶蓋上分別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教師演示:有關水土流失、黃土高原、黃河水的圖片或錄象。
教 學 過 程
內容與環節預設
個人二度備課
課后反思一、引入上節課,我們各小組已經制定了雨水對土壤的侵蝕程度和什么因素有關的
內容與環節預設
個人二度備課
課后反思
研究計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交流一下吧。看看,我們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
二、交流、討論實驗方案
1、小組交流展示實驗方案。
2、全班討論,評價、修改或完善實驗方案。
3、思考:在實驗中我們還要注意什么問題?
4、小結。三、探索侵蝕的實驗1、實驗前的準備:明確實驗方案和注意事項,教師特別要提醒注意實驗中的公平性、操作的規范性;準備實驗裝置。2、學生小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要求用容器接住“徑流”,認真觀察并記錄實驗中的現象。3、小組交流:實驗中我們看到了什么現象,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4、全班交流匯報。5、小結:土地被侵蝕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關呢?四、拓展延伸1、剛才我們進行了探索侵蝕的實驗,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發生侵蝕呢?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出示“黃河水”、“水土流失”等相關圖片和錄象。2、土地在被侵蝕的過程中地形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出示“黃土高原”等相關圖片和錄象。3、思考:侵蝕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