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元教案及教學反思
六 年級 科學 (學科) 學年第一學期教案課題電磁鐵的磁力(一)課時3授課時間教學目 標科學概念:電磁鐵的磁力是可以改變的。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的圈數有關:圈數少磁力小,圈數多磁力大。過程與方法:有一定根據地進行假設,找出認為可能影響電磁鐵磁力的因素。在教師的指導下,會識別變量設計對比實驗,會控制變量檢驗線圈圈數對磁力大小的影響。能對本小組實驗方案作介紹說明,體會到交流與討論能引發新的想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夠大膽想象,又有根據地假設。能夠以嚴謹的科學態度作檢驗假設的實驗。教學重難點會識別變量設計對比實驗,控制變量檢驗線圈圈數對磁力大小的影響。教學方法準備1. 學生自備:一號電池、大頭針 2. 教師準備:電池盒、大鐵釘、長絕緣導線教學過程及內容個人二度備課與即時反思(一)導入1. (直到學生看p52圖片)這是一個用在廢鐵處理廠的電磁起重機,它利用電磁鐵的原理制造而成,一次可以吸起數噸重的廢鐵!你們知道磁力這么大的電磁鐵是怎么做成的嗎? 2.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電磁鐵的磁力(板書課題) (二)作出我們的假設1. 上節課我們制作過電磁鐵,誰來說一說:電磁鐵的磁性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樣產生的? 2. 如果要使電磁體的磁性得到加強,我們大膽的假設一下應該怎么做? 3. 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強調假設時要說明自己的理由,盡量避免無端的猜測。指導填寫p52表格。 4. 全班交流,教師簡要板書。 (三)設計實驗,檢驗假設1. 我們的這些假設可以被證明嗎?應該怎么做實驗證明? 2. 以研究線圈圈數多少對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影響為例,說明:這是一個典型的對比實驗,要想知道電磁鐵的線圈增多時,磁力是會加大還是減小,我們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變呢?在這個實驗中我們要改變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線圈的圈數會對磁性造成影響呢? 3. 看書p53表格,小組討論并填寫表格。教師巡視。 4. 全班交流小組填寫的研究計劃。 5. 根據計劃,各小組開始實驗。 6.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填寫實驗記錄表。 電磁鐵只有在通電的情況下才能產生磁力。斷開電流磁性消失,電磁起重機就是利用這一原理來實現廢鐵的轉移的。除了線圈的圈數不變之外,其他的條件都相同主要包括電流的大小,鐵芯的大小,導線的長短粗細等等其他條件。預 習 作 業 布 置
作業本相關作業 教學整體反思
本節課我把教學過程分成4個環節。
第一環節,激趣引入階段。教師先出示一個電磁鐵。意在讓學生回憶起電磁鐵的組成部分,并且問,要這個電磁鐵產生磁性,我們還必須怎么做?通上電流,我們還應注意什么。這樣做,既為假設時的理由做了鋪墊,又在提醒學生實驗時電流不能長時間接通,以免損壞電池。再叫每組同學用老師給他們準備好的電磁鐵快速吸大頭針,并馬上把數據報告老師板書。而后從這些數據中得出我們的電磁鐵的磁力有大有小,引出電磁鐵的磁力跟哪些因素有關呢?激活學生的思維。
第二環節,猜測假設階段。引導學生盡可能找出與電磁鐵磁力大小有關的因素。考慮這節課的內容多,而且假設時與寫研究計劃時的假設又重復。這里我沒有按照教材的安排讓學生寫,只是讓學生盡量假設,說出假設的理由,把他們的假設羅列在黑板上,讓學生推測什么因素可能影響最大,哪個因素最容易在課堂上驗證。最后告訴學生,由于時間關系,今天我們共同驗證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關系的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