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細胞教學設計
4.反光鏡:具兩面,一面為平面鏡,一面為凹面鏡。其用途是收集光線。平面鏡使光線分布較均勻。凹面鏡有聚光作用,反射的光線較強,一般在光線較弱時使用。(有些顯微鏡可自帶光源,因而沒有反光鏡)
(二)機械部分
1.鏡座:在顯微鏡的底部,用于支持整個顯微鏡。
2.鏡柱、鏡臂和傾斜關節:鏡座上的直立短柱叫做鏡柱。鏡柱上方的彎曲的弓形部分叫做鏡臂,是握鏡的地方。鏡臂和鏡柱之間有一個能活動的傾斜關節,可使顯微鏡向后傾斜,便于觀察。
3.載物臺:鏡臂下端安裝的一個向前伸出的平面臺叫做載物臺。用于放置觀察用的玻片標本,載物臺中央有一圓孔,叫通光孔。通光孔左右兩旁一般裝有一對彈簧夾,為固實玻片之用,有的裝有移片器,可使玻片前后左右移動。
4.鏡筒:安裝在鏡臂上端的圓筒叫做鏡筒,上端安裝目鏡,下端連接轉換器。
5.物鏡轉換器:鏡筒下端的一個能轉動的圓盤叫做轉換器。其上可以安裝幾個接物鏡,觀察時便于調換不同倍數的鏡頭。
6.準焦螺旋:鏡臂上裝有兩種可以轉動的螺旋,能使鏡筒上升或下降,稱為準焦螺旋。大的螺旋轉動一圈。鏡筒升降10毫米,用于調節低倍鏡,叫做粗準焦螺旋。小的螺旋圍動一圈,鏡筒升降0.1毫米。主要用于調節高倍鏡,叫做細準焦螺旋。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1.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顯微鏡放在距實驗臺邊緣7厘米左右處)。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二、對光
3.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的距離)。
4.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于以后同時畫圖)。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
三、觀察
5.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紙片制成)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6.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
7.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3) 學習觀察洋蔥細胞
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要指導學生邊觀察邊作好記錄。
(4) 學生觀察完后,進行交流,交流方式可以用圖表示也可以語言描述。
(5) 教師對學生的回報做出鼓勵性的評價。并強調正確的畫圖方法,(即觀察到暗的地方要用細點來表示,越暗的地方細點越密集)
2:認識其他動植物細胞
(1) 出示其他動植物切片。可以讓各小組觀察不同的動植物細胞切片,以便與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相同與不同。
(2) 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匯報活動
在此環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是學生明白細胞多種多樣,由于功能的不同,細胞的形態也不一樣,從而擴大學生對細胞的認識范圍。
(3) 讓學生在充分觀察和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得出結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動植物體格部分的細胞大小、形狀不盡相同。
(三)拓展活動
繼續查閱資料,了解細胞是怎么生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