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四年級科學上冊學案3
第四單元 小小賽車會
教材設計說明
《小小賽車會》是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屬綜合探究活動單元。教材通過玩具汽車比賽等活動,重點培養學生初步設計活動方案(“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的“計劃與組織”能力。與此同時,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有關運動、速度、方位、能量轉換等知識。
小汽車幾乎是每個孩子從小就鐘愛的玩具。即使由于條件限制而沒有玩過玩具車的孩子也對小汽車滿懷憧憬。大多數孩子們手頭擁有的舊玩具車以及他們對小汽車天生的熱愛是我們科學教育不可多得的資源。基于以上考慮,我們以玩具車為題材設計了《小小賽車會》這一綜合活動單元。本單元由《玩具汽車大比拼》、《動力從哪兒來》、《無處不在的運動》三個主題活動組成。(見表4—1)
要使本單元承擔的二級目標能有效達成,我們必須把探討和設計活動方案的機會留給學生自己。為了做到這一點,教材先通過觀看方程車大賽來激發學生開展一次玩具車大賽的欲望,接著便組織學生討論和設計自己的“小小賽車會”。為了能對學生能有所啟發,但又不至于束縛他們的思路,教材通過汽車卡通形象的對話來提示學生分別從內容、方法等方面討論自己的活動打算。從內容角度說,玩具車比賽大體上可以從比速度或比距離等幾個方面來進行。這是引導他們探討運動、速度、位置等科學知識的極佳時機。因此教材安排了“誰的車兒跑得快”和“誰的車兒跑得遠”兩個活動,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比賽實踐中測量小車運動情況,以此引導他們“用簡單的圖表或圖形來表示距離與時間的關系”。同時還引導他們“定性的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學會通過其他物體來確定某些物體的位置”。(見圖4—1)
熱熱鬧鬧的汽車大賽,你勝我負的比賽結果,必然會激發學生產生各種各樣的疑惑和探究欲望。比如,為什么我的車兒跑不快;為什么我的車跑不遠?因此,教材緊扣學生最關心的問題,設計了第二課——《動力從哪兒來》。本節課將引導學生研究玩具車的內部動力裝置,直接觀察這些裝置的構成和工作方式,認識動力的不同來源。同時還將由此向現實生活延伸,通過“調查”或“討論”了解生活實際車輛的動力來源,讓他們能對各種能量和能源建立初步的認識,了解人們對這些能源的利用,初步感知能量是可以轉化的。小車運動的快慢可能還與其內部的傳動裝置等因素有關,教材還以選擇活動的方式設計了“齒輪的秘密”的專題研究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研究齒輪的奧秘。
研究玩具車的過程也是一個觀察小車不斷運動的過程。教材抓住這個機遇,設計了第三課《無處不在的運動》。本課旨在引導學生從研究小車的運動出發,引領學生走進生活,關注生活,去發現一個運動的大世界。學生將初步認識一些常見的運動方式,并試圖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如圖示、動作模擬、語言描述等)從方向、快慢、位置變化等方面來描述物體的運動。
補充閱讀《車的由來》旨在引導學生了解一些科學史知識,激發他們學習和創造的熱情。
總之,本單元以學生的玩具為研究題材,以大型主題活動為載體,構建專題探究活動單元,把能力的培養、知識目標的達成、情感態度的養成貫穿在具體真實的活動之中,高漲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力主創造沒有教育痕跡的科學教育境界,使學生在舒展的,自由的情境中獲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