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下冊第四單元共同的家園教案
4.生態平衡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通過收集資料,對目前的生態現象做出判斷。l
能夠參與討論人類危害環境的行為。l
能夠就破壞生態平衡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l
能夠做一個生態瓶,研究生態平衡的問題。l
知識與技能
知道生態系統與生態平衡,了解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l
知道人在食物鏈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l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保護生態平衡的思想意識。l
意識到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唯一家園。l
意識到保護環境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l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通過大量生動事例和探究破壞生態平衡的危害性,讓學生感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有關生態系統被破壞的例子、我國自然保護區情況介紹以及有關生態農業和藍色農業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 學 改 進
一、導入新課
建立生態平衡概念。
1.講述: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種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環境中,生物與生物之間都有著一定的食物聯系,形成了復雜的食物網,而這些生物與他們所生存的環境也就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2.出示一張動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圖:你知道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中要有哪些成員嗎?(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無生命的物質)
3.說說這些成員在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
4.講述:在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中,動物、植物、微生物的數量通常都要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變化不大,這時這個系統就能達到平衡狀態,我們在科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生態平衡。(板書課題)
5.師舉例說明。
二、學習新課
1.模擬生態平衡。
(1)制作魚缸養魚的生態瓶。
看37頁圖文說明,學習方法。
設計要求:
a這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
b瓶中生物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能夠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c生態瓶必須透明,讓生物得到陽光并便于觀察。
d生態瓶的采光以比較強的散射光為好,不能采用強烈的直射光。
飼養提示:
a魚的生命較脆弱,可用螺螄替代養。
b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長陪同,注意安全。
(2)制作小草的生態瓶。
設計這兩個生態瓶時為什么要密封?
(3)預測一下,:
a不給魚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魚到魚缸里,情況會怎么樣?
b不打開瓶蓋,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4)提問:說說這個生態瓶中有哪些成員?魚缸和魚缸里的東西、瓶子和瓶子里的東西是如何模擬一個生態系統的?
(5)學生制作生態瓶。(課堂組裝一種,要求回家觀察記錄)
2.知道破壞生態平衡會帶來嚴重后果。
(1)談話:自然界長期形成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維系著生態系統的平衡,這些鏈、網中的任何環節遭到破壞,這個平衡關系就會遭到破壞,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災難。
(2)討論書上38頁的三幅圖:圖上人們的行為會給這個生態系統帶來影響嗎?你認為會造成什么影響?為什么?
(3)師舉例說明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蛇與莊稼的故事。
(4)啟發學生回憶還有哪些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
(5)閱讀書上39頁資料,思考討論:
在這個亞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獅、狼是什么關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