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除以整數”的教學案例與反思
師:你能把你的想法寫出來給大家看嗎?
生:我是這樣想的÷2=(×)÷(2×)=(×)÷1=×
(教師組織學生感悟,確實學生明白了)
⒋分析與概括。
師:大家在計算“÷2”時,開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對于這些方法能否計算分數除以整數這類題呢?談談你們的看法。
生1:我覺得把分數除法轉化成分數乘法比較簡單。
生2:我認為分數化小數的方法也挺簡單的,但有時候小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如÷2。另外對于分子除以整數的方法也這樣的。
生3:我同意他的說法,補充一點是用商不變的性質做題也不簡便,所以這些方法都能解決問題,但很麻煩。
師:我同意大家的看法,其實畫圖也是一種好的方法,但有時候用畫圖的方法也是麻煩的。那么,在這些算法中你將選用哪一種方法計算分數除以整數呢?
生:(齊答)把分數除法轉化成分數乘法做。
師:誰總結一下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用自己的話來概括。
生:分數除以整數,等于分數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生:我補充一點,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等于分數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師:這是一種較為簡便、應用廣泛的方法,但有時候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題時要合理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
⒌質疑與反思。
師:對于這些方法,盡管大家的思維角度不盡相同,但是基本的想法是相同的,想一想我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
生:用學過的倒數、商不變的性質解決的。
師:對。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運用舊知識解決新新問題。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
⒍實踐體驗(略)
三.課后反思。
整個教學是成功的,具體表現在:學生始終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每一個環節的學習中,在主動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對“÷2”的算法有了具體的認識,且分析思考出分數除以整數的一般性計算法則。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的關鍵在于學生是通過自主探究獲得知識的,具體分析如下:
⒈研究學生如何學比研究教師如何教更重要。
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必須以已有的知識和學習經驗作為基礎,因此正確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經驗就顯得格外重要。我認為分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基礎在于以下幾點:分數與小數的轉化;分數的意義;分數乘法的意義;倒數的知識;商不變的性質等。這些知識在以前的學習中,學都有了足夠的掌握。有了上面的分析基礎,我覺得把研究新知識的權力教給學生,是完全可以的。
⒉對整個教學設計有了創新之舉。
(1)學習內容來自于生活。
這節課中,選擇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紅毛線,用它作為研究問題的著眼點,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和思考,創設了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景。看的出來,學生對紅毛線的實際長度大膽地進行估測的過程,是極感興趣的,參與的熱情破高;教師借此,用分數表示這根紅毛線的實際長度,并動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兩段,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同時再一次讓學生估計“÷2”的結果,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一理念。
(2)解題方法來自于學生。
面對新知識的學習,不是教師去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學習空間,學生的思維是發散的,學生的方法是多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經歷、去交流,對“÷2”的研究確實很到位,想出了畫圖的方法和計算的方法,而且計算的方法不唯一。從研究的結果看,說明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欲,有去經歷學習過程、探索過程的強烈熱情,這是學生個體的需要,也是張揚學生個性的過程。這一過程恰恰體現了學生們具有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