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除法》教材分析
7、運用轉化的思想,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1)運用轉化的思想,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我們知道,比與分數、除法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實質上它們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教學時,我們可以先回顧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復習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想一想:比會不會也有自己的性質呢?啟發他們用舉例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想。可以根據比和除法的關系,用商不變的規律來驗證;也可以根據比和分數的關系,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來驗證。最后總結出比的基本性質。(2)會運用比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比 例1有兩個小題,第一小題是化簡整數比。教材出示了一大一小兩面聯合國旗,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將這兩個國旗的長和寬化成最簡整數比。最后學生就會發現:雖然這兩面國旗的長和寬大小不一樣,但它們在化簡以后的比卻是相同的,滲透了按比例縮小的思想。還可以體會到化簡比的必要性。也就是通過比的基本性質將比化簡,可以使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更加簡單、明了,便于我們分析一些事物現象。第二小題主要是化簡分數比和小數比,可以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先將它們化成整數比,再化成最簡整數比,這樣就與第一小題的思路一致了。 8、注重引導學生利用比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 在小學階段,比的應用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比例尺,另一個是按比例分配。因為比例尺與比例的聯系更為緊密,所以教材把它放在六年級下冊進行學習。(1)比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學例題之前,可以先復習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如六(1)班40名同學參加大掃除,其中 的同學打掃教室, 的同學打掃操場。打掃教室、操場的同學各有多少?寫出它們的人數比。練習后可以作出小結: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并不是把一個數量平均分配的,而是按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由此引出課題“比的應用”。(2)自主探究,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教材中的例2創設了一個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稀釋清潔劑濃縮液的問題情境。首先通過一段文字說明稀釋瓶上用不同顏色條形標明的比的含義,使學生了解按比配制的實際意義。有條件的班級可以拿一個“安利”的稀釋瓶現場進行演示。(3)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學生在解答“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分別是多少?”這個問題時,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求出幾份是多少,也就是把按比例分配轉化為整數乘除法的計算。另一種是把比轉化成每種成份占總數的幾分之幾,比如利用1:4先求出濃縮液占總體積的 ,然后再用分數乘法來解決。例題講解后,還應讓學生說說怎樣知道計算的結果是正確的呢?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驗證,一是將濃縮液與水的體積相加,看是否等于500毫升,二是把兩種液體的比化簡,看是否等于1:4.“做一做”的第1題與例題類似,第2題略有變化:一是把70棵樹按要求分成三部分,二是要求“按3個班的人數分配”,沒有直接告訴比是多少,增加了難度。(4)介紹“黃金分割”和有關的“運動研究”學習完比的應用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閱讀第51頁的“你知道嗎”。書上用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黃金分割的美妙和合理性,說明這個不尋常的比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教師還可以補充一些資料進行介紹。(5)有關練習的處理練習十二的第5題,學生在做時很容易出錯。往往用3+2+1=6,然后按比例分配,認為這求出的就是長方體的長、寬、高。其實這樣求出的是4條長、4條寬和4條高的長度,還應除以4才得到正確的結果。另一種方法是先用120÷4=30(厘米),得到一組長、寬、高的和,然后再按比例分配。第7題有多種解法。可以假設甲數是20,然后根據比推算出乙和丙,再寫出甲和丙的比。還可以把其中相同的量“乙”都化成12份,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得到2:3=8:12,4:5=12:15,最后求出甲和丙的比是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