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重點在于通過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計算公式,難點是靈活運用側面積、表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始至終貫穿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思維為主線”的原則,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學習。將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作為教學難點來突破,將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作為重點來教學。
一、在復習引入環節,我首先通過復習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為下面的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打下基礎;復習圓柱的特征為后面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公式推導做好鋪墊。
二、在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觀察、發現,形成圓柱表面積的表象。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積等于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的和。然后,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讓學生自己展開圓柱體模型,觀察到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高,從而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自然推導出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一環節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在練習題的設計中,遵循了從易到難的原則,在形式、難度、靈活性上都有體現。判斷題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動手測量并計算圓柱體實物表面積的題目,鍛煉了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四、在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學生現有的學具和準備的圓柱體實物,讓學生自己去動手、觀察,推導出了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的計算公式。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
1、實踐操作展示得不夠。在動手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大部分學生聯系上節課的經驗說出看法,而沒有實際操作,我也沒有讓他們展示推導的過程,加深印象,只是讓他們說一說,導致一部分學困生只能聽聽而已;
2、學生對圓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不夠熟練,所以,在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時顯得費時費力;
3、部分學生對生活問題中的圓柱表面積(不是三個面的)理解上有欠缺。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表面積”這部分教學內容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我是將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將表面積的計算作為重點來教學;將表面積的實際應用作為重點來練習;將用進一法取近似值作為一個知識點在練習中理解和掌握。
我認為這節課只要解決了圓柱的側面積計算,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就會水到渠成,于是我首先安排了側面積的計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圓柱形紙筒進行實際操作,最后探究出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長方形(也有可能是正方形);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圓柱由三部分組成,只要算出它的側面積和一個底面積,就能很快得出圓柱的表面積。
教學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后,就安排了表面積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例題。生活中圓柱體比較多見,應用廣泛,如圓柱形油桶、花壇、通風管等,解決問題時,就要聯系生活實際,是求哪些部分的面積。在保留小數時,要引導學生認識理解,所要用的原料都要比實際計算的結果稍微多一些,要考慮到接口等實際問題,所以要采取進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