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認識比”教學設計
(三)理解比的意義
1、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覺得什么情況下可以用比來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板書:兩個數相除)所以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板書完整: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
2、小結:兩數相除既可以用倍數,也可表示比來表示兩數關系,簡稱倍比關系。
(板書)
三、認識“比值”
1、在900∶15這個比中,比的前項是幾?后項是幾?60是怎樣得到的?
我們把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那么900∶20這個比的比值是多少?表示什么?
3、你能說出例1中的各個比的比值分別是多少嗎?各表示什么意思?
四、鞏固練習
1、認識黃金比:
這里三個不同形狀的照片相框,如果讓你選的話,你選哪個相框來放自己的照片?為什么?(第一幅和第三幅畫要么太長,要么太窄,長和寬的比例不合適)為什么大家都認為第二幅比較美觀呢?你能算出這幅畫長和寬的比值嗎?(學生算出長和寬的比值大約是0.618)聽說過黃金比嗎?黃金比的比值大約是0.618。其實呀,長和寬的比值大約是0.618的長方形,被認為是最美的。
2、認識國旗上的比
三副國旗圖片,哪副看上去最舒服?其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規定,國旗的長和寬的比是3:2,比值是1。5。
3、糖水的甜度
(1)(出示:三杯糖水,并標出糖與水的質量的比,第一杯1∶20,第二杯1∶25)
第三杯1∶40你知道哪一杯水更甜嗎?為什么?
(2)(出示第四杯糖水,標出糖10克,水100克。)
現在哪杯糖水更甜?先想一想,再與同桌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3)你能說出這幾杯糖水的糖與糖水質量的比嗎?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們有什么收獲嗎?還有什么問題嗎?
課前思考:
因為實習教師王老師要上《認識比》這一課,所以我和她一起就教材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在用比表示兩個具體數量的關系時,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表示兩個同類數量間的倍數關系,另一種是表示兩個不同類的數量間的關系。教材編排兩道例題,分別教學這兩種情況,然后概括出比的意義。
例1有2杯果汁和3杯牛奶,“怎樣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開放的問題。學生通過思考要得出果汁的杯數相當于牛奶的2/3,由此引出果汁與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由牛奶的杯數相當于果汁的3/2,引出牛奶與果汁杯數的比是3比2。結合這兩個比,講了比的表示方法(寫法與讀法)以及各部分名稱。教學如果聯系2/3是2÷3的結果,3/2是3÷2的商,學生就能初步感受比與分數有關,分數與除法有關,因此比與除法有聯系。如果結合2杯、3杯這些具體數量來體會2∶3和3∶2,比較它們的相同與不同,對比的認識就能深刻一些,寫出比也方便一些。
第68頁 “試一試”是結合圖意解釋比,進一步感悟比的意義。直觀的圖示為各個比創造了現實情境,賦予各個比具體的內容。解釋比的意義要聯系圖意,看著比先逐一回答卡通提出的問題,再用幾倍或幾分之幾逐個描述水與洗潔液的體積關系,必須把兩層意思都歸結到相應的比上去,把學習心向和注意力緊扣在對比的體驗上。
例2先讓學生分別計算小軍、小偉的行走速度,引起對路程÷時間=速度的回憶。然后教材指出,可以用比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分別寫出了兩人走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比是900∶15、900∶20,讓學生感受兩個不同類數量間的除法關系也可以用比表示。 第69頁“試一試”把3∶5改寫成除法算式、改寫成分數,是溝通比、除法與分數之間的聯系,目的是加強對比的認識。把比寫成除法算式,是根據比與除法的關系,而把除法算式寫成分數是舊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