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及反思
如《比的基本性質》一課中,學生提出:比肯定也有類似除法那樣的規律和分數那樣的性質。老師引導大家討論怎樣驗證。結果a組的意見是:我們想用一個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看它的比值變不變b組的意見是:我們想用一個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一個分數或者一個小數,看它的比值變不變。c組的意見是:我們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項和后項乘或除以相同的數,看它們的比值變不變。老師肯定了大家的這些想法好,要求同學們分組試試。學生反應十分活躍,小組成員分工合作,你寫一個比來驗證,我寫一個比來試試,有的故意把數寫得很大,有的用。來乘……幾分鐘后,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驗證結果,同時也提出了驗證過程中的疑問。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讓他們根據白己的需要實驗驗證,讓學生感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完成新知的建構。
3.整理歸納,讓學生體驗成功。
歸納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很多知識都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歸納。通過歸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掘學生的聰明才智,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如在《比的基本性質》一課中,把學生驗證的結果一一展示后,老師引導學生比較,比的這個特性是否具有普遍性,比的這個特性怎樣歸納呢?有的說: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相同的數,比值不變。有的說:還應該加同時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有的說:這還不完整,應加上0除外……這樣有效地讓學生通過分析、整理、歸納等科學研究方法得出結論,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科的嚴謹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邏輯推 理能力。得出結淪后,告訴學生:你們太聰明了,發現的數學規律叫比的基本性質、學生感到獲得了很大成功,信心十足,不僅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更讓學生掌握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學到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本領。
總之,“比的基本性質”是學生學習“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后安排的教學內容、由于比和分數、除法的關系,很容易讓學生聯想到比也應該有類似的性質,這為學生發現問題、產生探究欲望奠定了基礎。同時由于上述學習內容的鋪墊,為學生自主探究“比的基本性質”這一新的學習任務創造了必要條件。所以,我沒有沿襲以往的教學思路及教材束縛,而是立足于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與經驗,用探究性的學 習方法,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建構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獲得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