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數學總復習專題講解及訓練3
小學數學總復習專題講解及訓練(六)
主要內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學習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按一定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使學生聯系圖形的放大和縮小理解比例的意義和作用,認識比例的“項”、“內項”和“外項”;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3、使學生在認識比例、應用比例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不同領域數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增強用數和圖形描述現實問題的意義和能力,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考點分析
1、把一個圖形按一定比放大或縮小,就是把它的每條邊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2、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4、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5、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一個未知項。求比例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典型例題
例1、(把圖形按某個比相應放大或縮小,形狀沒有改變,只是大小變了)
a b
c
(1)長方形a的長是1.5厘米,寬是1厘米;長方形b的長是3厘米,寬是2厘米。這兩個長方形的長有什么關系?寬呢?
(2)如果要把長方形a按 1:2的比縮小,長和寬應是原來的幾分之幾?各是多少?
分析與解:(1)長方形b的長是長方形a的2倍,寬也是長方形a的2倍。或者說長方形b和長方形a長的比是2:1,寬的比也是2:1。
把長方形的每條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放大后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長方形的比是2:1,就是把長方形a的長和寬按2:1的比進行放大。
(2)把長方形a按1:2的比縮小后為長方形c,長、寬縮小為原來的 ,圖c的長是0.75厘米,圖c的寬是0.5厘米。
由此可見,放大或縮小前后圖形形狀沒有改變,還是長方形,只是大小變了。
例2、(根據指定的比,將圖形按要求放大或縮小)
先按3:2的比畫出長方形a放大后的圖形b,再按1:2的比畫出長方形a縮小后的圖形c。(1)圖b的長、寬各是幾格?(2)圖c呢?(3)觀察這三幅圖形,你有什么發現?
分析與解:(1)按3:2的比將長方形a放大,即將長方形a的長與寬分別擴大1.5倍,那么圖b的長為6×1.5 = 9格,寬為4×1.5 = 6格。(2)按1:2的比將長方形a縮小,即將長方形a的長與寬分別縮小到原來的 ,那么圖c的長為6÷2 = 3格,寬為4÷2 = 2格。(3)從這三幅大小不同的圖形上可以看出,放大或縮小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比較,大小雖變了,但形狀不變,而且各條邊長度的變化都符合指定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