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確定位置 1、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1)
課前思考: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東(西)、南偏東(西)的含義,會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科學性。
仔細閱讀了潘老師的教案及教材后,我想我們要多從學生角度思考:學生在學習時會在哪些地方遇到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
思考一:在例題1的教學中,估計有很多學生對于“燈塔1和燈塔2在輪船的什么方向?”會有困難,如果只是讓學生思考燈塔1和燈塔2在平面圖的哪個位置,一般沒有什么問題。因為學生可以根據平面圖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分析,但現在要思考燈塔在輪船的什么方向時,參照物發生了變化,所以這里可能需要多花一些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和交流,要讓學生理解如何思考,以什么為參照物。
思考二:雖然我們有現成的配套光盤可以使用,但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們還是需要很好地利用黑板,發揮教師的示范指導作用。如:例題1中需要測量燈塔1和燈塔2的具體位置,這時就需要我們在黑板上示范如何用量角器測量角度。因為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早已將測量角的度數遺忘了。
思考三:練習十二的第2題綜合性較強,融入了本課時所學內容,教學中,我們還是要放慢節奏,降低教學重心,關注學生困難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我們的教學,真正做到有效教學。
課前思考:
這是小學階段確定位置章節中最后一個內容,學生要綜合運用方向、比例尺、角度等知識來解決認識這個章節的內容,所以這也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具體方法。
在這課時中,主要讓學生認識到要從方向和距離兩個方面來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而描述方向時要比學生原來認識的八個方向更具體,要說清楚( )偏( )方向( )度。在描述距離時,學生需要測量圖上距離再根據比例尺計算實際距離。
但教材上設計的配套習題比較少,而教師又不便自己編題,只能到課外其他練習上找相關配套內容進行補充。
再請教組內老師一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在看到這個教材時就有這樣的想法,查了教參,好像沒有明確的規定,而教材上是說:東北方向也叫做北偏東,這樣也就只有4種不同的說法,但我心中還是有疑惑,所以請教大家:北偏東30度,因為角度比較小,這樣說比較順,如果北偏東80度時,是否可以說成東偏北10度?是否可以這樣說?如果可以的話,是否以45度為分界線?
課后反思:
由于這堂課的知識點比較簡單,所以學生基本掌握得不錯,雖然練習中的第2題不要求學生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根據原有的認知已經會量了。在做這題的時候有一小部分學生沒有把米換算成千米,主要是做題太匆忙,沒有仔細看表格。從學生的作業情況來看,學生完成的很不錯,個別學生在表示方位時沒有將度數一起寫上去,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課后反思:
課前在思考本課時的教學活動時,我想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可能是角的度數的測量。結果在實際教學中發現由于學生沒有真正理解東北方向可以理解為北偏東,也就是說測量角的度數時找錯了角,變成離正東方向多少度。所以關鍵還是要將形成的這個角找到,而且量角器測量時也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方法,可以將0刻度線對準正北方向,然后看度數,或者將90°的刻度線對準正北方向,然后用減法計算這個角的實際度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