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復習課教學設計
談話:剛才大家用了自己喜歡的方法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有關知識進行了分類整理,這樣做有助于我們形成知識網絡,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指板書)這些圖形是平面內由線段圍成的圖形,說到線段你還能想到什么?
(直線、射線、角)
談話:直線、射線和線段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請你在紙上任意畫出兩條直線。想一想你畫的這兩條直線是怎樣的位置關系?學生獨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將平面內兩直線的位置關系整理成如下形式)
談話:為了更好地研究知識間的聯系,我們就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
3、 回顧整理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
(1) 讓學生用多種形式自己回顧整理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
(2) 匯報展示
(3) 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對整理方法進行分析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展示多種形式的整理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梳理學過的知識的同時,使學生掌握形式多樣的復習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火眼金睛
(1)一條射線長3厘米。 ( )
(2)小明畫了一條5厘米長的直線。 ( )
(3)小冬用一個能放大10倍的放大鏡去看一個角,結果這個角的大小放大了10倍。 ( )
(4)半徑是2米的圓,周長和面積相等。 ( )
(5)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中,直徑最長。 ( )
(6)大圓的圓周率大于小圓的圓周率。 ( )
2、p106 t4
3、p106 t7
4、p107 t8
5、p107 t9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既加強了學生對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有關知識的理解,又使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1.突出整理的方法
第一個紅點的問題就揭示了這個思路:怎樣整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回顧小學階段學過的圖形,然后借助教材中的表格進行分類整理。針對整理的結果,引導學生將平面圖形從概念、特征、周長、面積計算等方面進行全面回顧。立體圖形從名稱、特征及表面積、體積計算等方面進行全面回顧。在對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進行系統整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歸類。平面圖形中分兩類,一類是由線段圍成的,一類是由曲線圍成的。在出現了線段之后,順勢引出對直線、射線、線段及平面內兩直線位置關系等知識的復習,明晰直線、射線、線段的聯系與區別。
2.注重溝通聯系,促進知識的系統化。
本節課是將小學階段學習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集中進行初步復習,教材設計涵蓋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方方面面,包括它們的概念、特征、關系和周長、面積、體積的計算,因此本節課的復習容量極大。從學生的學習情況看,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己進行復習整理的能力,因此本節課比較注重引導學生將分散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歸納,并將那些有內在聯系的知識點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串”在一起,做到了學一點懂一片,學一片懂一面,形成良好的網絡知識結構,使之逐漸趨于系統化,力求不但“溫故”,而且“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