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復習課教學設計
本節課是立體圖形體積的集中整理和復習。教材中的第三個紅點通過回顧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溝通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系,第四個紅點借助解決實際問題(制作水桶),復習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再現梳理舊知,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四種立體圖形的體積公式及推導過程。
2、讓學生獨立地經歷“問題-想象-選擇-計算-問題解決”的流程培養學生主動整理知識的意識,注重讓學生學會自己復習的方法。
3、促進認知策略發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制作魚缸,復習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體會“立體-平面-立體”的知識運用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再現知識
師:同學們,小魚要換新家了,你們能幫它選一選嗎?(出示各種魚缸)
學生自由選擇魚缸
【設計意圖】為了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引導學生在熟悉情境中復習,所以本課以“為小魚選擇合適的家”為主線,創設了“魚缸”這一現實情境,將體積的相關知識都融入這個情境之中,把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進行舊知的回顧整理,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進行知識網絡的建構,達到綜合運用,整體提高的目的。
師:看到這個魚缸,你想到了那些數學知識?
師適時貼出四種立體圖形。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對這些立體圖形的體積進行整理和復習。(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引入課題,學生目標明確,直接找到切入點。
二、梳理歸網,主體內化
1、回顧梳理
師:還記得這些立體圖形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嗎?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推導過程,找一找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并把你們發現的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課件出示:溫馨提示:
(1)交流這四個立體圖形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觀察前三個立體圖形的體積公式,你發現了什么?并把你的發現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3)匯報時可以小組選代表匯報,也可以小組四人一起匯報。
生交流,師巡視
師:哪個小組愿意帶領大家一起匯報推導過程及發現。可以派一名代表上來交流,也可以發揮集體的力量一起上來,每人說一種圖形。
同學們,咱們還有任務,邊聽邊在腦海中再現這個過程,聽完后,請用手勢進行判斷。一會兒,咱們評評哪位表述的最清楚?我說明白了嗎?
請學生上臺匯報。
針對學生的表述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尋找發現,引導學生找出這些零散知識之間的聯系。復習課的目的是查漏補缺,由學生自主回憶知識,教師可以很好的洞察學生知識結構中的斷點和薄弱環節。這樣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師:看得出來。咱們同學的基礎知識掌握的真是扎實,評一評,哪位同學或哪組表述的最清楚?
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
根據學生的評論進行獎勵。
師:我們來看溫馨提示二,你有什么新的發現?
生:他們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乘高計算。
師:你的眼睛真亮。這些立體圖形本身有什么特點?
生:上下兩個底面都是完全一樣的面。
師:你也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其實,具有這樣特點的圖形還有許多,(課件出示)三棱柱、四、五,……,根據剛才的發現推測,他們的體積怎樣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