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1
表面積的處理,先讓學生自己找找,什么是圓柱體的表面積。通過學生在書本中畫,討論得出:圓柱體的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積。
課前思考:
本課時內容是關于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及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教材上例題2選擇了一個側面貼有商標紙的圓柱形狀的罐頭這一素材,由于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課上,我們可以先讓學生思考這張商標紙的形狀,然后教師應準備一個類似的教具,沿著接縫把商標紙剪開,讓學生看看是什么形狀。雖然教學光盤中有這樣的演示過程,但讓學生觀察實物演示會更有助于他們理解和分析問題。
雪碧或可樂的易拉罐是學生很熟悉的物體,可以組織學生用今天學到的知識來計算一下易拉罐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當然需要讓學生課前帶好這些學具,這樣課上學生就可以自己動手操作,通過測量和計算來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有關圓面積的計算,估計已有相當多的學生已經遺忘。所以可能需要在課前復習一下圓面積計算方法,特別是一些速算的技巧。當然本課時中計算不是重點,重點是要讓學生理解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及計算方法。在下節練習課中,可以就提高計算正確率做些專項訓練。
課前思考: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圓柱表面積和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我想在課堂上演示給學生看,把商標紙剪開,讓學生看看是什么形狀,這樣更能給予學生直觀的感受。
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學生其實不難掌握,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推理,引導學生思考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之間的關系。在計算的過程中涉及到圓的面積和周長的計算公式,課前可做一些相應的鞏固練習,由于脫離了計算器,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應該引起重視。
課后反思:
今天教學了圓柱的表面積,教學時我從學生帶來的學具中找到了“茶葉罐”作為教具,配合光盤進行例2的教學,效果很好。
在例3之前有例2做鋪墊,學生對圓柱的表面積可說是心知肚明了,況且例3又進一步讓學生在算出側面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后,在方格中畫出圓柱的展開圖來,這樣的設計學生在畫圖中也會對表面積的意義有深入的認識。
學習的困難就是有些學生對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公式記不太清了,雖然在昨天進行這方面的練習,但是在實際使用時還是比較生疏。還有就是計算用的時間太多,且正確率不是很高。
課后反思:
今天兩個班級整堂課上下來感覺都不是很好,主要問題是學生用于計算的時間太長了,而且計算的正確率也不是很高。學生兩極分化現象蠻嚴重的,有的學生計算的速度非常快,主要是一些速算都記住了,還有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學習很被動,根本不愿意去記,計算能力也不強。所以整堂課都感覺是在計算中度過的。
由于例題我只用了教具演示給學生看,沒有用配套的光盤,所以效果也沒有預想的好,但是很多學生課先都預習了,所以基本上都知道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高。只是換成正方形之后,學生就不能反應過來,盡管在課上強調過正方形的一條邊長等于圓柱的高,另一條邊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但在實際做補充習題的填空題時,還是有不少學生存在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