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和圓錐(蘇教版第12冊教案)
三、鞏固練習 1.提問: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 2.做圓柱體。 讓學生按剪下的第127頁的圖紙做一個圓柱體。指名學生看著做的圓柱體說一說圓柱的特征,邊說邊指出圓柱的各個部分。讓學生說一說圓柱的側面積怎樣計算。 3.做“練一練”第3題。 指名兩人板演,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集體訂正,要求說一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思考: 如果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側面展開是什么形狀,四、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一第2題。家庭作業:練習一第3題。(二)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教學內容:教材第5~6頁例2、例3和“練一練”,練習一第4—8題。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根據實際情況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取近似值的進一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一個圓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個部分的一層紙);學生準備一個圓柱體。教學重點: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能根據實際情況正確地進行計算。教學過程:一、復習鋪墊 1.復習圓柱的特征。提問:圓柱有什么特征? 2.計算下面圓柱的側面積(口頭列式): (1)底面周長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徑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徑1厘米,高3.5厘米。 3.提問:圓柱的一個底面面積怎樣計算? 4.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那么怎樣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呢?這節課就學習圓柱的表面積計算,(板書課題)二、教學新課 1.認識表面積計算方法。 (1) 請同學們拿出圓柱來看一看,想一想圓柱的表而包括哪幾個部分,然后告訴大家。指名學生拿出圓柞,邊指邊說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幾個部分。 (2)教師演示。 出示教具,說明把表面全部展開,看一看得到什么圖形,和大家說的對不對。揭下圓柱表面的紙,貼在黑板上,再與圓柱對比說明各個部分,明確圓柱表面包括一個側面和兩個相等的圓。 (3)得出公式。 請同學們看著表面展開的圖形說一說,圓柱的表面積應該怎樣計算?(板書: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積)追問:圓柱的側面積怎樣算?圓柱的一個底面積怎樣算? 2.教學例2。 出示例2,學生讀題。提問:這道題分哪幾步來算?你們會做嗎?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每一步的具體含義,是怎樣算的。 3.組織練習。 做“練一練”第1題。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說說這兩題計算時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為什么?指出:計算圓柱的表面積,要注意題里的條件,正確列出算式計算。 4.教學例3。 出示例3,學生讀題。提問:這道題實際是求什么?這里求表面積與例2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只要用側面積加一個底面積)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追問為什么只加一個底面積。強調不用四舍五入法及其理由,說明用進一法,并讓學生說明結果的近似值,板書訂正。 5.組織練習。 (1)下面的數用進一法保留整數,各是多少?(口答) 162.3 29.4 3.8 42.6 (2)做“練一練”第2題。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前兩步各求什么,怎樣算的。(老師板書算式)提問:第三步要怎樣算,為什么只加一個底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