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數學第十二冊教學計劃
一、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百分數的應用、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 算方法、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統計圖、轉化的解題策略以 及總復習的四個板塊的系列內容。
教學難點: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斷、用方向和 距離確定位置、眾數和中位數平均數、解題策略的靈活運用。
二、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1、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本學期要以新的教學理 念,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空間。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在教學 過程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創設愉悅、開放式 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中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達到掌 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學習方式:
①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么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
②通過查閱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③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 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④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參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自己 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三、全冊課時安排:
全冊共安排72課時的教學內容,其中30課時的總復習。全學期大約有20%的教學時間 留作機動。
百分數的應用,11課時
圓柱和圓錐,11課時
比例,7課時
確定位置,4課時
正比例和反比例,4課時
解決問題的策略,2課時
統計,3課時
總復習,30課時
四、全冊教材分析
六年級第二學期是小學階段最后一個學期,教材從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進入第三 學段的學習打好基礎出發,把六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分成兩部分編排。在前七個 單元里教學新知識,全面完成《標準》規定的第二學段的教學內容和具體目標。在第 八單元有重點地系統復習小學階段教學的主要知識,在深化理解的同時組織更合理的 認知結構,通過適當的練習形成必要的技能,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數學素養 。
新授內容仍然分四個領域安排。
“數與代數”領域: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比例的有關知識,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 ,解決問題的策略。百分數的應用是在六年級(上冊)認識百分數的基礎上編排的, 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要聯系實際解決一些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 分之幾的問題,解決較簡單的有關納稅、利息、折扣的問題,解決已知一個數的百分 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能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 意義,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百分數。教學正比例和反比例,著重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和反比例的意義,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作出相應的判斷。根據《標準》的精神,教 材適當加強了正比例關系圖像的教學,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應用題。比例 的知識有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基本性質和解比例。這些知識有助于理解圖形的放大與 縮小,能用來解決有關比例尺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策略里,教學轉化的思想和方法 。轉化能使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能把未知的內容變成已知的內容。所以,轉化是重 要的認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決問題策略。對于轉化思想,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 有較豐富的體驗。本冊教材繼續教學轉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和應用,通過具體的轉 化活動,發展思維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