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數學第十二冊教學計劃
“空間與圖形”領域:教學圓柱和圓錐,圖形的放大或縮小,確定位置等內容。圓柱 與圓錐是本冊教材的又一個重點內容,包括圓柱和圓錐的形狀特征,圓柱的表面積及 計算方法,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及計算方法等知識。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是小學數學新增 加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初步了解圖形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發生大小變換。這個內容安排 在第三單元里,結合比例的知識進行教學。確定位置也是新增的教學內容,在初步認 識方向的基礎上,用“北偏東幾度”“南偏西幾度”的形式量化描述物體所在的具體 方向,還要聯系比例尺的知識,用“距離多少”的形式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教材嚴 格遵照《標準》的要求,精選傳統小學數學里有關形體的知識,增加與生活密切聯系 的空間知識,讓學生在獲得必需的數學事實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統計與概率”領域:先在認識圓和能夠應用百分數的基礎上教學扇形統計圖,再教 學眾數和中位數。眾數和中位數是數據分析時經常使用的統計量。有些時候,平均數 不能確切地反映一組數據的基本特征,就可以考慮用眾數或中位數來反映。本冊教材 里的統計知識,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數據意識,提高分析、表達和利用數據的能力。
“實踐和綜合應用”領域:編排了三次實踐活動。第一次是利用圓柱的體積知識測量 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以及應用鐵塊的質量與體積比值一定的規律推算鐵塊的體積 。第二次是結合圖形的放大或縮小,研究圖形的面積變化與邊長變化的關系。第三次 是使用工具或應用步測的方法,測量相隔較遠的兩點之間的距離。這些實踐活動使學 生經歷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并與同伴合作交流的過程,研究現象,探索規律,創造性 地應用學到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總復習的內容也按四個領域編排。根據《標準》里具體目標的設計分類,在“數與代 數”領域里把內容分成數的運算、數的認識、式與方程、正比例與反比例四個部分進 行復習。把解決實際問題納入數的運算、式與方程兩個部分,突出數學知識的實際應 用。“空間與圖形”領域里的內容分圖形的認識、圖形的變換、圖形的位置三個部分 進行復習。小學階段的測量主要是線段的長度、圖形的面積、物體的體積,教材把測 量的內容與圖形的認識有機結合起來,能提高復習的效率。“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 容分統計、可能性兩個部分進行復習。在總復習里還安排了上述三個領域內容的綜合 應用,分別研究住房面積的變化、旅游費用的預算、調查周圍的綠地面積、在生活中 如何節約用水。這些問題都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實踐性、應用性,并富有教育意義。
另外,教材充分關注六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發展特點和他們對學習的需求,在“你 知道嗎”里介紹數學知識在經濟領域和社會生活里的應用。編排的“思考題”滿足部 分學生多學一些、學深一些的需求,還多次組織學生自我評價學習的過程與效果。
五、全冊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讓學生經歷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常見問題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百分數 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聯系和區別,加深對方程思想方法的認識,提高 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級別性質,認識成正比例和成 反比例的量,體會不同領域數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加深對相關數量關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