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基礎訓練三
9只有一個地球
教學目的
1、學會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渺小、礦產、恩賜、慷慨、枯竭、濫用、威脅、目睹、和藹可親。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的特點及地球上有限的資源。
4、了解人類的開發對地球產生的危害,加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懂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要保護好地球。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授課時間
第 周 至第 周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生詞。
2、初知課文,理清脈絡。鞏固快速閱讀。
3、學習課文第一段,學習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文。
同學們,我們人類都生活在地球上,全世界人民都是地球村的居民。但是,我們居住的地球是怎么樣的?它能供我們人類生多久呢?今天我們學完第27課《只有一個地球》后就知道了。
二、初知課文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詞,學習生詞。
2、檢查生詞學習情況。
(1)指名讀生詞。
(2)聽寫生詞。
(3)圍繞學生錯得多的生詞組織教學。
3、再讀課文,根據材料的性質給課文分段。并想想為什么這樣劃分。
4、課文主要講什么?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出示下列思考題,學生自學后討論:
1、用“——”畫出描寫地球樣子的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地球的特點“小”作者是怎么寫的?
四、鞏固練習。
1、抄寫生詞三遍,聽寫一遍。
2、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地球上有限的資源及面臨的生態被教壞的狀況。
2、讓學生明白保護地球的緊迫性,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聽寫生詞。
二、理解內容。
l、這段從哪些方面采說明“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 的”? 資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是什么?會造成什么后果?
2、自讀第三段,思考討論:
人類目前為什么不能夠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3、自讀第四段,討論:
(1)這段講幾層意思?
(2)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地球?
三、總結歸納。
1、這課主要講什么?
2、在寫法上哪些值得我們學習?
四、鞏固練習。
1、讀課文,思考后討論課后作業 第2題。
2、作業 :
(1)反復朗讀課文。
(2)課堂作業 本上內容。
(3)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設計
(徐中華 執筆)
10 宇宙生命之謎
教學要求
1、認識“酶、碳、冥、磁”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些什么,培養愛
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重難點、關鍵
1、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
2、質疑、討論、解決。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授課時間
第 周 至第 周
教具準備
地圖、宇宙星圖。
教學設計
一、導入 。
l、大家對天上的事情了解多少?
(可談神話,可談科學。)
2、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篇有關宇宙生命的文章。
二、學習生字詞。
酶:生物體的細胞產生的有機膠狀物質,由蛋白質組成,作用是加速有機體內進行的化學變 化,如促進體內的氧化作用,消化作用、發酵等。
碳:煤碳,碳水化合物。
析:分析。
磁:磁石,磁鐵。
隕:隕石,隕落。
三、學習課文。
1、自讀課文,讀通順。
2、自讀自悟,了解課文每個自然段的內容。
(1)從神話引入談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2)猜測地球不是有生命存在的惟一天體,但至今未找到另外一顆具有生命的星球。
(3)有生命天體必須具備的條件。
(4)經分析,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5)猜測火星可能存在生命。
(6)發現火星與地球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時發現火星上面的黑色條紋像運河,顏色變化隨季節改變。
(7)揭開黑色條紋是暗環形山和暗的斑點,顏色變化是風把火星表面上的塵土吹來吹去。
(8)發現火星的特點是:干燥、空氣稀薄、溫度低、沒有磁場和臭氧層,說明在火星上難以生存。
(9)進一步考察發現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檢測到有機分子,在火星表面取樣的培養中,未發現微生物的存在。
(10)從近年來的隕石雨中,大家找到了有機分子,大家相信 地球以外的太空中存在生命一
3、課文按什么順序寫,將課文分成幾個部分。
按質疑——研究——結論三個順序來寫。分成三個部分。
(1)(1、2自然段)提出問題: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存在生命。地球絕不是有生命存在的惟一天體。
(2)(3- -8自然段)研究問題:天體存在生命的條件及研究后發現一部分天體不可能存在生命,火星可能存在,但未找到生命物質。
(3)(9~10自然段)結論:人類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找到生命,但會繼續探索宇宙的生命之謎。
4、學生提出問題討論。
5、師歸納。
(1)有生命的天體應具備什么條件?
①是適合生物生存的溫度,一般應在零下50至零上150攝氏度之間。
②是必要的水分。
③是適當成分的大氣。
④是有足夠的光和熱。
(2)為什么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都不具備條件?
①水星離太陽最近,向陽時表面溫度達到300 至 400攝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
②金星是一顆高溫、缺氧、缺水、有著強烈光輻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③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離太陽很遠,它們的表面溫度,一般都低于零下140攝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3)為什么火星可能會有生命存在?
①因為火星與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地球自轉一圈是23小時56分4秒,火星自轉一圈是24小時37分,地球自轉軸與軌道平面有23度26分的傾角,而火星的傾角是24度,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樣有晝夜,有四季,火星的兩極也和地球一樣,被冰雪封凍著。
②猜測火星上的黑色線條是人類挖的運河,火星表面的顏色隨著季節而變化,可能是火星表面植物隨季節變化而變色。
(4)火星上的線條與色彩變化到底是什么?
火星上的線條是一連串的暗環形山和暗的斑點。色彩變化是由于風把火星表面上·的塵土吹來吹去,才造成了顏色明暗的變化。
(5)火星上到底能否存在生命?
火星是一個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氣中雖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極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區的百分之一;……所有的因素都說明,在火星上生命難以生存。
6、朗讀課文
7、學生自由運用課外所學進行辯論。
四、總結。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類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謎,學習這篇課文,希望大家要保護我們生存的地球,因為至今為止,地球還是唯一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五、作業 。
1、課堂作業 本上內容。
2、搜集有關宇宙生命的資料。
板書設計
(徐中華 執筆)
積累運用三
教學要求
1、讀背古代格言,受到飲水思源和熱愛環保的教育。
2、閱讀短文,了解地球的優點激發學生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的熱愛。
3、引導學生能身體力行為環保做力所能及的事。
4、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未來世界的美好生活并寫成作文。
重難點、關鍵
1、讀背古代格言,受到飲水思源和熱愛環保的教育。
2、通過積累運用三的學習,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課時劃分
四課時
授課時間
第 周 至第 周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讀背古代格言,受到飲水思源和熱愛環保的教育。
2、閱讀短文,了解地球的優點,激發學生對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的熱愛。
教具準備
1、抄有格言的小黑板。
2、有關介紹地球知識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教學任務。
完成“讀讀背背”和“閱讀”部分。
二、學習“讀背”中的格言。(出示小黑板)
1、自由讀,解決生字新詞。
稼穡:種地。
2、再讀格言,說說你對格言的初步了解。(生述,補充后師小結。)
第一句:每一次吃飯,都要想想種地之艱難;每一次穿衣,也都要想想紡織的辛苦。(之:的。)
第二句:借土地的力量生長的物體有一定的數量,借人力成長的物體也有一定的限度,我們開采、利用這些物體時要把握一定的度,則經常可以開采利用;如果我們無節制地大量地開采利用,那么資源就慢慢減少,不能供給人們的需要了。
3、談話,從中受到教育。
這是關于什么方面的格言?
(第一句告訴我們農民勞作的辛苦,叫我們飲水時別忘了想想水源是誰開發的,即飲水要思源。第二句是告訴我們要愛惜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不要無休止、無節制地大肆開采,以致導致資源枯竭。讓我們受到環保教育。)
4、指導讀背。
三、完成“閱讀’部分。
1、揭題,釋題。
頌:贊美,歌頌。
2、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資料,訓練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3、指導自學:你讀通這一短文了嗎?
字詞:
窒息:呼吸被阻而停止。也比喻事物受到阻礙得不到發展。
妥善:合適,穩當。
樂土:快樂地生活的地方,文中指地球。
主要內容:
課文介紹了我們人類生存的星球的幾個大優點,號召人們要好好保護地球這一美麗的家園。
4、結合課后思考題,再讀短文。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地球優點資源,理解課文。
(1)氣溫變化冷熱宜人,
(2)大氣層中的氧的含量恰到好處。
(3)有一斜軸造成地球自轉、公轉,使地球有晝夜之分、四季艾替現象,而且時間很適合人們的需要。
(4)有重力,讓地球上的東西相對穩定。
(5)運轉不停。
5、再讀短文,重點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從中受到熱愛地球、熱愛環保的教育。
(1)理解“微小、美麗而脆弱的星球”。
(2)我們應當怎樣為維護地球做努力?
四、小結
從古到今,環保都是童要話題,我們應當盡我們所能為保護地球做力所能及的事。
五、作業 。
1、想一想應該怎樣為環保出力。
2、填空,回答問題。
每一( ),使( )稼稿之艱難,每一( ),則( )紡織之辛苦。
(1)“食”“衣”這里應作為( )詞來理解,意思是( )。
(2)填人的詞中,有一組近義詞,它們是( )
3、地力之生物有( ),人力之成物有(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
這句格言從正反兩個方面告訴我們 。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能身體力行為環保做力所能及的事。
2、學會制訂簡單的計劃。
教具準備
1、有關人們為環保作貢獻的圖片或報道。
2、制訂的計劃范本一份。
教學過程
一、檢查上節課的作業 。
1、說說你覺得可以為環保出哪些力。
2、你為什么這樣做?
二、師談話引入。
對,我們生存的星球——地球很美麗,它是我們惟一的家園,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將無處可去。同時它是那樣的脆弱,很容易就被摧毀,所以,我們要從小培養自己熱愛地球的思想感㈩,要身體力行地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保護環境的事。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怎樣保護環境”(板書題目)。先來看看我們周圍的人們為環保做了哪些事。(出示圖片等)
三、引導學生討論,匯報自己的看法。
l、分小組討論,每一個小組派一個人做記錄,討論完后再派人上來匯報。
2、小組匯報后,全班作總結性記錄。
四、投影各小組的筆錄和全班的筆記,選出認為比較有意義和切實符合我們身體力行的方案,再指導學生制訂成計劃。內容包括。(出示范本投影)
1、標題。(如:X X X X計劃)
2、談談這么做的緊迫性和原因。
3、一一列出措施。
4、結尾處呼吁周圍的人們共同行動起來為保護地球做貢獻。
5、署上制訂計劃的人物名和日期。
五、小結。
1、表揚學生認識到環保的意義。
2、督促大家將自己制訂的措施一一落實。
六、作業 。
用幾句話匯報一下自己最近為環保做了哪些事,還有什么打算。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未來世界的美好生活并寫成作文。
2、作文要求語句通順,敘述有一定條理。
3、能根據同桌或老師的意見修改作文。
教具準備
有關20年后的內容或圖片,報道投影。(有條件的可播《叮當貓》中的片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20年以后,你和你的同學都長大成人了,那時候,會是什么樣子呢?我們周圍的一切又該發生什么變化呢?大家對這一話題肯定充滿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討論,寫篇作文。
二、觀看圖片錄侮,啟發思維。
1、出示圖片或播放錄像。
2、說說你看到什么?
三、聯系自己或周圍的事物展開想象。
1、選擇P60頁幾個話題中的一個,自由組成小組展開想象,描述、補充。如:20年后的我,20年后的學校,20年后的中國,20年后的地球,20年后相聚……
2、師巡視傾聽,并適當加入到討論中去點撥。
3、小組匯報,組內成員可互相補充。師可將匯報中的部分精彩詞句錄在黑板上,供作參考。
四、指導學生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學習,即為附才的發言做總結性的收尾,點出談話的中心。
五、指導寫作。
1、讀P60題目要求,明確習作要求。
(1)想象合理、大膽。
(2)語句通順,敘述有一定條理。
(3)文章有一定的中心。(如:贊美祖國、家鄉、學校的新成就;激發自己為實現目標而奮斗的情感;由于地球被破壞而心痛,呼吁人們保護環境等。)
2、學生習作,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
繼續作文。
第三課時作業 設計
繼續作文。
第四課時
教學過程
一、指名朗讀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
二、出示1~2篇中等例文,引導學生從字、詞、句、段、篇等方面進行修改、評議。
三、指導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可同桌或小組先交流作文,對別人的作文提出意見,再根據別人的意見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學生修改作文、抄正。
五、作業 。
抄正作文。
(徐中華 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