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
要求:1.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字詞句的意義,做到正確、連貫、得體。2.講清楚古今異義詞語。
展示組分別講解字句,疏通文意,閱讀組糾正評價。
生1.劉月嬌對文中的“日中”沒有表現出來,就是“正午”的意思。
生2.我來補充“湯”的解釋。“湯”是一個古今異義字,古代漢語是“熱水、開水”的意思,現代漢語是“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及其日中如探湯”中的“湯”是“熱水之意”。
生3.我很滿意展示組對文章字詞句的解釋,說的很通俗明白,從中我明白了:對古文的翻譯可采用直譯和意譯兩種,有的句子可直接把詞義連接起來即可,有的句子需要調整詞序,把幾個句子的意思說出來字就行了。
生4.通過展示組的展示,說明他們在前置性學習中下了很大的功夫,我要向他們學習,加強自學,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學會自學可以大量閱讀,開闊視野,增加閱讀量。
師:老師發現,閱讀組在展示組展示時,能夠做到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大膽發言,進行糾正補充,這是很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發揚光大。
好,品讀經典美文,讓我們在時光的軌道中自由穿行,妙趣橫生,回味無窮。展示榮耀,交流自豪,讓我們繼續進入第三環節——多元習文悟文章,文以載道來爭鳴。
要求:1.用精練的語言準確概括文章主旨。
2. 展示相關資料、對文章的感悟收獲,發表觀點,
3. 閱讀組進行補充
生: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先祖是宋國貴族,后流亡到魯國。孔子青年時期做過管理倉庫和牛羊的小官,后來聚徒講學,授業門人先后多達三千人,成就突出者七十二人,成七十二賢人。五十歲以后,做過魯國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司寇。然后周游列國,六十八歲返回故鄉。萬年主要從事典籍整理工作,現在的《論語》一書,記有孔子的談話以及孔子與門人的問答,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南宋以后,《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書,成為封建科舉
取士的教科書。
生:我們要向敢于大膽質疑的人學習,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即使錯了,也比不想強百倍。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多元思維會使我們獲得多方面的知識。
生:《兩小兒辯日》寫了兩小兒圍繞著太陽什么時候離人近,什么時候離人遠 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孔子面對這個問題,也無法作出科學的判斷。這個故事說明了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不知,學無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師。
生:《兩小兒辯日》是我國先秦時期的故事,選自《列子·湯問》。《列子》相傳為戰國時期鄭國人列御寇所著,其中保存了許多先秦時期優秀的寓言故事、民間故事。
閱讀組學生補充:
生:我們要像孔子學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敢于承認自己的無知,一般像他這樣被捧得很高的人,遇到這種情況,多半是顧左右而言他,掩飾自己的無知,不愧是圣人,胸懷坦蕩,淡定自然,很值得我們敬仰和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