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李大釗在敵人面前堅強不屈的偉大精神和忠于革命的高貴品質,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培養學生愛國、愛黨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文首尾呼應的寫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學習李大釗在敵人面前堅強不屈的偉大精神和忠于革命的高貴品質,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培養學生愛國、愛黨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首尾呼應的寫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快樂、幸福伴隨著我們的每一天,你看(電腦投影),操場上,走廊上,教室里都有我們快樂的影子。可是,你們是否想過,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離不開無數革命烈士的奮斗與奉獻,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我們可以從以前學過的文章感受到,如毛澤東寫的《長征》,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終于取得了勝利;老紅軍為了照顧三個掉隊小紅軍,自己卻餓死在蒼茫草原的《金色的魚鉤》;為掩護群眾而英勇就義的《狼牙山五壯士》。還有,我們昨天剛認識的一位革命烈士??李大釗。(板書:李大釗)
2、今天,我們再來深入學習課文,感受李大釗是一個怎樣的革命者?他的高尚品格表現在哪些方面?這兩個問題,老師昨天布置大家回去預習,大家預習好了嗎?
3、老師來檢查一下,看誰理解課文更深刻。
我從 語句描寫中,看到了一位 的革命者。(板書)
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表現他高尚品格的句子,并在旁邊寫上你的體會。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幸福生活與革命者的經歷作對比,知道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問題往往是帶領學生進行閱讀的有效手段,一個關鍵的問題,往往能“牽一發而動全身”,解決問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生自讀自悟時,教師要認真觀察,不能走馬觀花,要起到個別點撥的作用。
二、學習被捕前部分
1、被捕前這部分中你們看到了一位怎樣的革命者?(板書:被捕前)
2、學生反饋??那年春天,父親每天夜里回來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又出去了。有時候他留在家里,埋頭整理書籍和文件。
工作忙碌的革命者:從“父親”每天早出晚歸,不停地整理書籍和文件,體會到他是一位工作忙碌的革命者。
3、學生反饋??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
對革命高度負責的革命者:從“堅決、常、不能、我哪能離開呢?”體會到李大釗堅決不離開工作崗位,對革命高度負責的精神。(板書:高度負責)
4、“我哪能離開呢?”是什么句?(反問句)誰把它改為陳述句?(學生匯報)課文為什么不直接用陳述句而用反問句?反問句起到什么作用?(反問句起強調作用)教師相機指導:反問句強調父親堅決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