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
5、你們認為該用什么語氣讀?(堅決的語氣)誰來讀句子?誰能讀得比他更堅決?全班齊讀。
[設計理念]
學生匯報時,對學生認識模糊的,教師要順學而導,指導學生逐步學會如何抓住關鍵詞語歸納概括的方法。學生如果說漏了,老師要以適當的方式提出。對學生提出的其他句子,老師不要拒絕,仍要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理解。在讀中品析反問句的表達效果。
三、學習被捕時部分
1、你們從被捕時這部分看到一位怎樣的革命者?(板書:被捕時)
2、學生反饋??父親不慌不忙地從抽屜里取出一支閃亮的小手槍,就向外走。
沉著鎮定、臨危不懼的革命者:面對敵人的搜捕,“父親”表現得“不慌不忙”。(板書:臨危不懼)
3、如果把“不慌不忙”去掉行嗎?(投影兩個句子)一起讀兩個句子,比較一下。去掉以后,表達效果有什么不一樣?
4、除了從“不慌不忙”這個詞我們感受到李大釗臨危不懼的精神外,在被捕時這部分,還有哪些句子體會到李大釗的臨危不懼?其實,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體會。
5、你聽,敵人來了,他們是怎么進來的?人還沒有到,我們卻聽到一連串的聲音,哪是什么聲音?請大家把有關聲音的詞語找出來。(學生匯報)敵人還沒進屋就聽到“啪啪”的槍聲,接著是紛亂的喊叫,粗暴的吼聲。敵人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虛張聲勢,為自己壯膽)
6、敵人虛張聲勢、來勢洶洶與父親的“不慌不忙”形成鮮明對比,所以更能體現出李大釗的臨危不懼。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扎實有效地讀書,積累好詞。通過對比,體會到李大釗作為革命者的鎮定從容和臨危不懼的精神。要讓學生感受對比手法對人物的形象起到烘托的作用。
四、學習法庭上部分
1、過渡:你從法庭上這部分感受到李大釗怎樣的革命精神?(板書:法庭上)
2、學生反饋?? 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堅強不屈的革命者:平常,“父親”理的是平頭,頭發非常平整,法庭上的他卻是“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他在監獄里受到敵人的重刑;臉上的表情“平靜而慈祥”說明他面對敵人的重刑堅強不屈和對親人的愛。(板書:堅強不屈)一起用敬佩的語氣朗讀句子。
3、他堅強不屈,“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是因為什么?
學生反饋??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
這個“偉大的力量”是指什么力量?(他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你怎么知道?(從破折號知道)破折號起到什么作用?(解釋說明作用)那么,他對于革命的信心是什么?(他堅定地相信革命必勝;他相信未來是光明的;他相信老百姓能過上美好的生活)
4、“父親”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毫不動搖,而且也不因親人的哭喊而傷痛。相反,他要用“安定、沉著”影響親人,使他們化悲痛為力量。
5、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句子,再現李大釗的光輝形象。
[設計理念]
從外貌、表情進行體會,感受李大釗的高尚品格。關于“他對于革命的信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地想,自由地說,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師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讀句子,使學生受到愛國思想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