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能力
⑴讀讀寫寫“書籍、含糊、尖銳、抽屜、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殘暴、匪徒、拘留、窩頭、亂蓬蓬”等詞語。
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⑶領悟課文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表達方法。
⒉過程與方法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讀課文,理清脈絡;品讀課文,探究感悟;回歸整體,提升感情;領悟表達,感悟寫法。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李大釗在被捕前、被捕時和被捕后與敵人作斗爭的事跡,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了解李大釗同志被害的過程,感受李大釗的高貴品質。
教學難點 對本課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需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理解。有條件的要指導學生搜集資料,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
教學準備 ⒈收集關于李大釗的資料。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讀引入,激發興趣
⒈閱讀“單元導讀”,明確單元學習目標
⒉同學們,每當清明節時,我們都要祭奠過世的親人,緬懷離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節,我們更應該想起那些為了中國的解放,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我們曾經為黃繼光勇堵槍眼而感動,為邱少云烈火燒身而震撼,也為盧溝橋的英雄而振奮,更為狼牙山的壯士而激動。
今天,讓我們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一起走進第10課,深深地懷念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中國革命的先驅──李大釗同志。
⒊板書課題,齊讀后質疑:你有什么疑問?(通過質疑讓學生明確:誰回憶誰?“回憶”前為什么加“十六年前”?)
師:這篇文章寫于1943年,是李大釗同志的女兒李星華同志為悼念他的父親寫的。當時離李大釗同志遇難日1927年4月28日已十六周年,所以“回憶”前加了“十六年前”。也即回憶李大釗同志十六年前的事。
⒋簡介李大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⒈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⒉檢查認讀生字、生詞情況。
⒊再讀課文,想一想:“我”回憶了父親的哪些事情?(被捕前:寫父親燒掉文件和書籍;被捕時:寫了父親的處變不驚;法庭上:描寫了李大釗的鎮定、沉著。)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⒈以較快的速度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⒉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除開頭外,按時間順序寫的。)按時間順序寫了哪些內容?
學生回答后,師板書: 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