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實錄
師:大家看下黑板上幾個都是成語嗎?前面三個是。先找個同學,把那兩個括號里面加點的字注上拼音。誰愿意來做這個事?
指名學生上臺注音
師:非常好,大家一起讀一讀,每個詞語讀兩遍。
生:讀詞語
師:特別注意這個字,它永遠都讀糊(hù)嗎?
生:不是
師:有時候讀什么?后面那個女生你說說。
生18:讀糊(hú),糊涂。
2.質疑問難
師:現在我想問第二個問題。你們剛剛讀過課文以后,有沒有問題想提問老師的?學習是從問題開始的,我看誰的問題提得最好。
生19:老師,我這里讀不懂,“懷特特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這樣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師:為什么不懂,哪里不懂?
生20:也不要迷信權威。
師:你覺得應該迷信權威?
生20:不是的,我覺得小學怎么會有權威?
師:小學怎么會有權威?不錯。權威在哪里?
生21:那個老師就是同學們的權威,老師要同學們做什么,同學們就應該也會做。
師:這是你的答問,很好!現在還有沒有要提問的?
生22:為什么是“出人意料”?
師:你看得很仔細
生23:文章最后提到,作者又告訴給他的朋友。他的朋友也認為不對,可是他在這里為什么認為老師是對的?為什么從以前的不接受到現在又覺得老師的觀點是正確的?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她讀書讀得特別仔細,把前后都聯系在一起看。發現了有矛盾。
生24:我想答剛才那個同學的問題。是一個……
師:不要緊。提問很重要,怎么樣提出最有效的問題更重要。
生25:我覺得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寫到的內容跟后面有矛盾。
師:怎么理解這個矛盾?大家都記住他們提到的問題。
生26:學生不可能不寫答案,為什么還是得個零分?
師:呵呵,沒有了功勞也有苦勞,你是這樣想的吧?
生27:……他說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動物……那為什么他只知道這種在夜間出現,而且已經絕種的動物呢?
師:是啊,讀得非常仔細。要是你在懷特森的課堂上就好了。
生28:我回答她的問題,因為這是他故意編出來的,想給學生一次教訓。
三、反饋交流
師:“故意”就說明背后有目的,有一時看不到的目的。懷特森“故意”這樣做,到底是為什么?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仔細,讀書就應該像這樣帶著問題,帶著問號去對話。我發現,同學之間有非常好的習慣,彼此不但能夠提問還能夠相互釋疑,學習就是這么一個交流的過程。
這些問題當然都要解答。能不能允許我把你們提及的問題放到講課過程中去,是和同學們一起來解答,不是等我來解答。現在,可不可以回答我剛剛講的那個問題,我的那個問題也是我讀書的時候產生的一個疑問。我覺得《我最好的老師》好像不需要“我”字,就是《最好的老師》,你們覺得有意見嗎?誰來說服我,最有力的說服我。
生29:我覺得把“我”去掉不行的。如果是《最好的老師》,有的人的看法有不同。他覺得這個老師好,有的人覺得這個老師教學的方法一點用處都沒有。就覺得這個老師是個壞老師。
師:這個老師好不好是帶有個人色彩的,每個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我們能不能結合課文告訴我?
生30:課文中寫到作者把這個介紹給他的一個朋友,他的朋友卻說這個老師怎么能這么糊弄你們?就證明他的朋友不認為懷特森是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