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下冊習作一指導與反思
教學目標
1、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記事的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中心明確。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出話題。
同學們,從小到大,你們一定有過許許多多的趣事和美好的夢想!你看,那會飛的夢,那冬陽下的駱駝隊,那一聲“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師讓同學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選擇最值得寫的把她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
二、明確范圍,簡要指導。
1、指名讀“作文內容”,思考這次作文給我們提了哪幾點要求。
2、交流自己珍藏心中的趣事。
a、同桌交流
b、典型交流:(傻事、趣事、記憶深刻的事)
3、教師簡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發現,要有反思……)
②要根據我們農村的特點而展開。要說實話、真話、心里話,可以是辦家家,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幫父母干農活,可以是趣事也可以是傻事……
三、范文引路,討論寫法。
1、讀范文《爸爸逗我玩》。
2、教師出示討論題目(先分組討論,然后各組長匯報,師生共同評議、補充)。
(1)文章給人的感覺真實嗎?有意思嗎?有趣嗎?
(2)范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里活動的描寫怎樣?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鑒和學習?
(3)“好笑”、“有意思”中蘊含什么呢?學習課文寫法,把你介紹的傻事趣事寫下來。
四、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教師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慣例,再次讓學生明確寫作的范圍,并要求在40分鐘內完成400字左右的文章
五、學生習作
吃繩子 吳陳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生活是值得回味的,因為她充滿樂趣。
記得我剛滿九歲時,有一次看電視。看到一個小男孩被綁架了,后來在警察叔叔的幫助下才得到解救。看完電視爸爸教育我要小心壞人,不然遭受綁架,你連繩子都解不開。我很不服氣。說:“你怎么知道我解不開?不信我們試一試。”于是我讓爸爸把我綁起來。爸爸隨手拿來一根繩子,幾下子就綁好了。我拼命掙扎,卻怎能么也解不開。爸爸看到我的狼狽相,就說我像一只大耗子。氣得我連眼淚都流出來了。
可生氣歸生氣,繩子總得解開啊。我心里一急居然有了主意。我把手上的繩子湊到嘴邊,用勁咬。好一會兒,終于被我咬松了扣子。這一下繩子很快就解開了。我顧不得痛,得意洋洋地對爸爸說:“你看,我不是自己解開了嗎?”爸爸看著我紅腫的手腕,心疼地說:“好了,我算服你了,快去吃飯吧。”
吃飯時,媽媽知道了我的惡作劇,笑得連飯都噴出來。從此“吃繩子”就成了咱們家荼余飯后的笑料了。
種粟子 姚錢雄
有一天晚上,爸爸買回了一大袋粟子。我邊吃邊想,這么好吃的東西,這么快就吃光了,太可惜了,不如偷偷留一點,明天把它種在后山的菜地里,以后不是常常有得吃嗎?于是我說干就干,趁大人們不注意,偷偷抓了一大捧,足足有一斤多重,放進自己的書包,準備第二天去后山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