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生死夜》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4份
3、為了確保輪船安全,寧愿和妻子葬身大海。
其實,他完全可以打這樣的燈語:請救救我們!可是,他沒有這樣做。因為他知道,在這一海域,海嘯隨時都會發生。他抱住了克勒松,發現她的軀體已經冰涼。此時,他反而變得分外平靜,只是在亡妻的耳朵邊輕輕地說話:“親愛的,原諒我……”
①讀過以后,你又產生了什么感受?(談、讀結合)
②假如你是皮埃爾船長,你會和亡妻說些什么?亡妻在天之靈,她又會說些什么呢?
③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④小結:面對亡妻,面對自己的即將死亡,皮埃爾船長是那么平靜了。因為此時此刻,他心滿意足了,是他挽救了大輪船,挽救了眾多的生命,而他也準備和自己愧對的妻子一起在大海中得到永生和不朽。
(三)、延伸拓展,感悟生命價值。
1、后來,皮埃爾船長意外獲救了。第二天上午蘇醒后的他又有怎樣的表現呢?
(亡妻的痛苦;得知輪船平安后的欣慰和高興;)
2、學到這里,我想同學們肯定對皮埃爾船長或者克勒松有話要說,你想說些什么?(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感情;)
3、學了這課,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4、你不懂或者提出探討的地方。
四、總結談話
同學們,生命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短暫的,但是生命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她卻有可能是永恒的,在短暫中追求永恒,將會使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煥發耀眼的光芒。讓我們多來做一位生命煥發耀眼光芒的人吧。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學習皮埃爾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的高貴品質。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998年6月20日傍晚,法國船長皮埃爾正攜妻子克勒松,從風景如畫的馬斯科林群島度假回來。他駕駛著高速快艇,在一望無際的印度洋上行駛著。突然,一個特殊情況發生了,是什么特殊情況呢?
學生答后,板書:妻子受傷,將要地震。
三、講讀第4節。
1、引讀。
(師引)船長皮埃爾面對不斷流血的妻子和即將發生的地震,皮埃爾先想到——“我們應該立即離開這兒”(生讀)。(師引)——想到這,他立即——將快艇加速,在海上飛馳。(生讀)(師引)——可另一個念頭又沖入他的腦海——“不,我不能……這一信息”。(生讀)
2、討論。皮埃爾為什么要作出這樣的決定?
3、小結。是趕快離開?還是留下給過往船只通報信息,挽救更多人的生命?皮埃爾進行了一次生死抉擇。
(采用引讀的方法,先整體了解情節,再引導學生思考一個問題。既注意了情境,又不使閱讀浮于表面。)
四、講讀第5、6節。
過渡:小艇上沒有無線電通訊系統,皮埃爾怎么做了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真讀讀課文的5、6節。把你最受感動的地方劃下來。
1、自讀。
2、交流。
(1)“為了避免一場……回到了出事地點。”板書:調轉方向。
(2)“該死的船------代價……”板書:聲嘶力竭呼喊。
(3)“此時,克勒松……信號。”板書:妻子冰涼很平靜。
(4)“其實,他完全可以……沒有這樣做”板書:沒有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