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詩兩首
點評:誰說杜甫“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今天你就是杜甫的知音
終于,公元763年,唐王朝的軍隊先后收復了河南河北,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被徹底平息,欣喜若狂的杜甫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郁頓挫,含蓄蘊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膾炙人口的七律名作——《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釋題:(教師板書題目)學生齊讀,然后解題: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聞”“聽說”,不同于現在的“用鼻子嗅”,這是古今詞義上的變化,詩中還有。同學們在學習中還要善于發現,那“河南河北”指的是哪里?是河南省與河北省嗎?不是的,指的是黃河的南北兩岸,那里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
2、導讀:
下面讓我們練讀這首詩,請大家自由地讀,讀準字音,尤其要讀準詩中的幾處地名。
指名讀,“漫卷”讀juǎn,體會為什么這樣讀,“卷”,動詞,卷起來之意,我們一起讀;“妻子”的“子”為什么不讀輕聲,“子”指孩子,有實在意義,這是古今詞義的變化,我們一起讀,還有“青春”,不同于“青春年華”,而是指春天的景物,我們一起讀。
太棒啦!這都是我們讀出來的知識!你們說讀好嗎?讀書真好,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的方法,探究這首詩的意思和表現出來的詩人的情感,然后在班內相互交流,合作學習,我們要來比一比,哪位同學體會深刻,哪個小組匯報精確,看誰能夠走進偉大愛國詩人杜甫的心靈深處。
3、析句
學生自主探究操作,合作學習后匯報,教師適時抓重點詞句加強理解。
“初聞涕淚”中的“淚”與《春望》中“感時花濺淚”的“淚”有什么不同?前者是春極而泣,后者是悲傷的淚!俺趼勌闇I滿衣裳”意思是“剛一聽到這個喜訊,就激動的淚如雨下,淚水把衣服都打濕了”這么長的話在詩中僅短短幾個字,可見詩句精練,意蘊豐富,能這樣喜極而泣,那將是多么的高興!誰來讀?
“漫卷”即胡亂地收拾,這對于一位酷愛讀書的人來說是一種極為反常的舉動,這種反常描寫,體現杜甫巧妙的創作手法,此時的杜甫再也無心伏案讀書,你們說那將是何等的興奮!誰來讀?
“愁何在”說明什么?妻子和孩子曾有過這樣的憂愁呢,他們為什么而愁?為衣食而愁?為居無定所而愁?為貧困流離,生命時常受威脅而愁。如今所有的煩惱都被勝利的喜悅沖得無影無蹤,留給他們的就只有高興,只有激動,只有興奮,只有…誰來讀?
“喜欲狂”的杜甫縱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集體返鄉的遐想,他想象中返鄉路線是怎樣的?學生說,教師板書:巴峽、巫峽、襄陽、洛陽
杜甫歸心似箭的心情體現在哪幾個字?圈一圈,請學生連讀、齊讀。
作者此時在劍外,從劍外到洛陽,途經四川,湖北,河南三省,實際相隔千里之途,卻因喜悅至極,感覺如同近在咫尺,這兩句中地點的轉換,準確地表現了詩人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悅的心情。
你們知道全文共出現幾處地名,地名之多是這首詩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讓我們感受到杜甫高超的創作才能。
我們贊嘆這真是一首好詩,僅僅56個字,為我們展現一個感情熱烈,喜極而泣,滿懷希望,無限喜悅的杜甫,這是我們通過真切的體味、感知詩句的意境,這是在把詩講胖,變豐滿;下面,我們再來試著將詩說“瘦”,尋找詩“眼”。那詩中最能體現杜甫的心境的是哪個詞?哪個字?對,如果說《春望》以悲寄托對祖國統一的渴望,那么《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則重在突出一個“喜”字!跋病本褪沁@首詩的詩眼,就是在杜甫心中壓抑許久,是他苦苦期待的,只有當戰亂平息,祖國統一才會從心底里迸發出來的最真摯最強烈最渴望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