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詩兩首
師:今天,我們所要學的就是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板書課題),齊讀。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聽說朝廷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聽你講述題目的意思,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在《示兒》一課中,陸游稱朝廷軍隊為(王師)收復失地是叫(定)如果用陸游的說法,可怎么說“聞王師北定中原”但陸游直至死前,也不能實現心愿,所以他“悲之切”。(板書北宋——陸游——“未聞王師定中原”——悲之切)。時隔400多年,說法不同了,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是什么呢?學完這首詩,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請結合詩的題目把板條上的話說完整。(杜甫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極度興奮,極度喜悅,寫下了這首最快樂的詩。)
(從對詩的評價入題,直接了當。結合詩題的意思,引出上節課所學的《示兒》,既起到鞏固作用,又落實了課后思考題。為高屋建瓴的領會《古詩兩首》人文性所在,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奠定基調。)
二、與文本對話,質疑問難解詩意。
一起讀黑板上這句話,給自己提幾個有價值的問題,并能結合課外收集的資料,回答自己的問題。(預設:為什么聽到這一消息,如此高興?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詩歌寫作背景。及“安史之亂”的相關知識。)
師:“安史之亂”經久不息,給國家和人民(包括詩人自己)造成了種種痛苦和災難。平叛捷報一旦飛來,飽經戰亂禍患,漂泊他鄉的詩人會做怎樣的描述呢?(自讀詩文,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指名生讀,齊讀。
交流,預習過程中,你們能憑借文中注釋理解詩意嗎?哪些詞語在理解上還有困難呢?
師生互動理解:涕淚:激動的流下淚水 卻看:回頭看 妻子:妻子兒女 白日:晴朗的日子。 青春:美好春光。
再讀詩句,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對詩歌的理解。
師:結合黑板上這句話說說整首詩的主要內容。(杜甫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他想自己終于可以和家人回到家鄉過安定的生活了,于是他極度興奮,極度喜悅,寫下了這首最快樂的詩。)
(課前預習,主動搜集資料,質疑問難,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了解詩人的生活經歷,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還有了閱讀期待,進一步探究的愿望便十分強烈。)
三、與詩篇對話,體驗感悟解詩情。
師:此刻詩中的杜甫是開心的 ,那他在流浪他鄉,流離失所的這八年里,過的是怎樣的生活,讓他如此期盼戰爭的平息呢? “安史之亂”是唐朝的不幸,但對于唐詩的創作卻是一個大幸。因為這八年是杜甫一生最痛苦的一段經歷,也是他寫進詩歌的重要內容.這一期間的詩,雖也有關於個人窮困潦倒的感慨,更多的詩是描述百姓的苦難.用心讀,相信你會有所收獲的。(組長分發相關的詩句內容):
1,……癡女饑咬我 ,啼畏虎狼聞。懷中掩其口,反側聲欲嗔。小兒強解事,故所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濘相牽攀……——選自杜甫《彭衙行》
翻譯:逃難途中,小女兒餓的禁不住咬我,哭鬧聲又害怕被虎狼聽見。在懷中緊摟著捂住她嘴巴,她反而掙扎著哭叫聲更尖。身邊稍大些的小兒,非要摘苦李子當餐飯。一路上十幾天多半有雷雨,泥濘中全家人只好相互扶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