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兒
陸游曾孫傳義聞厓山之變,不食而卒。
陸游玄孫天騏于厓山抗元戰役中蹈海死。
……
這些都不負陸游愛國之詩教育的結果。
4、師述:面對強敵的入侵,面對淪陷的家園,面對人民的悲泣,一位位愛國志士站出來了,陸游就是其中一個;一個個民族英雄誕生了,岳飛就是南宋歷史上一位最著名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跡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一同流芳百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5、結課:
○設問:在今天,我們學習《示兒》這首詩有什么意義?
○出示: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過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光大道……
○只有象梁啟超先生所說的一樣,我們的國家才有前途,陸游的悲劇才不會發生,同學們,讓我們懷著陸游那滿腔的愛國之心,把我們少年的心聲說出來吧!
附網友評:
我談談我的看法,不一定合適,僅供參考:
1.古代詩歌教學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是讀讀背背,即讀熟了,背會了,我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很大一部分了,因為我們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什么呢,*的是誦讀,要做到熟讀稱誦,但是從你的設計來看你讓學生讀得不夠充分。
2.關于作者等相關資料可以提前布置給學生,讓他們查資料,課內匯報即可,這樣效果更好。
3.你的拓展延伸到第三條即可,后面的我覺得就不必了。因為遺囑是給家人的,和岳飛等恐怕沒有什么直接關聯。你要反映的是家人遵照遺囑奮起抗金就可以了。
總之,你要把重點放在通過熟讀理解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上,讀得一定要充分,必須做到熟讀稱誦。
——新疆胡楊林
我覺得你讓學生讀得太少,因為這堂課的主要內容是學詩,其它的內容只是為了幫助學懂這首詩的,所以,不能把主次顛倒了。
昨天,外甥到我家來,說學了三首古詩,我讓他讀讀,可是《游園不值》連作者一共才三十幾個字,他就讀錯了三個字,說明老師在上課時根本就沒有讓他們多讀,那講了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
我們要使學生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過讀來實現,當學生能滿含悲憤地讀出詩句時,你能說他們不懂嗎?
你的設計,背景材料介紹得太多了。當然,背景的介紹利于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有利于情境的設置,但這不是無限制的,教學的重點還是應該以詩句為主。
一家之言,姑妄聽之。
——wff1994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二、教學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三、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生詞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