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2(蘇教版國標本第十一冊教案)
設計理念:讓學生建立事物與詞語之間的聯系,養成在生活環境中用學過的詞語結合自己身邊的環境生成語句的練習,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使用語文。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通過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協作討論,指導學生把學語文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選擇使用同音字。2、通過誦讀積累,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3、用鋼筆描寫一段話,注意整體布局。4、通過口語交際來練習采訪,學會有禮貌、得體的采訪。5、學寫毛筆字。教學重點:1、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選擇使用同音字。2、通過誦讀積累,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3、學習采訪的幾個注意點。教學難點:通過誦讀積累,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教具準備: 投影(小黑板) 錄音機 教學時間:3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第一題(語文與生活)1、教學第一部分(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王小丫主持的《開心詞典》大家看過沒?今天我們也開展一次。大家想不想參加啊?有沒有信心?(學生齊聲說有)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教師讀題,指生回答。(2)讓學生思考討論:為什么用“化裝”而不用“化妝”?(3)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語文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同音詞,使用時需要加以認真辨析。(4)學生再次朗讀句子,體會詞語的意境。2、教學第二部分(1)根據上一部分的小結,讓學生讀題,讀懂并理解句子。(2)學生要看清楚幾個詞之間的區別,再思考每題的括號里應填什么詞。(3)師生共同給出正確的答案。(4)學生照上一部分的樣子回答問題。(5)學生分組讀句子,品味。(6)小結。3、教學第三部分(1)學生讀題,明確要求。(2)讓學生認真回憶類似的同音詞。(3)根據列出的同音詞,開展趣味問答,自己出題,同桌或小組回答。指生上臺來出題,大家答。(4)師生評議。4、小結:今天我們所接觸的練習主要是準確使用詞語,對于同音詞或近義詞的區別,我們應該從這幾個方面來辨析:從不同義項來看,從范圍的大小來看,從詞義的輕重來看,從詞義所處的語境看等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理解和使用詞語。5、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家再搜集一些同音詞,留著課間大家再搞一次智力提問。[1] [2] [3] 下一頁 第二課時一、教學第二題(誦讀與感悟)1、誦讀《我不期望回報》(1)教師講清本題的要求。(2)學生自由練讀。(3)教師范讀。(4)學生理解著去誦讀。并說說每小節各寫了什么?(第一節講“我”給予后不期望回報;第二節講“我”樂意做裝扮湖水的堤岸和點綴山嶺的青草;第三節揭示了一個人生哲理。)(5)指名背誦,集體背誦。2、感悟詩中表達了什么樣的人生哲理?(要從詩中感悟人生的價值:盡量多地不求索取地為社會、為他人做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靈邊的充實、美麗。)二、教學第三題(寫好鋼筆字)1、學生讀句子并觀察句子的抄寫特點。2、指導學生觀察書寫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及每個字方在一行中的位置。3、重點指導“哈爾威、履行”等詞的間架結構和整體布局。4、學生描紅,師巡視指導。5、評價,表揚寫的好的同學,鼓勵寫的不太好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