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組課例研究《青海高原一株柳》(來自豐慶路小學供參考)
4.體會托物言
教學重、難點:
1.感受青海高原上一株柳樹的神奇,感悟它身處逆境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2. 體會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解題
1.板書課題,指名讀。
2.讀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預:
①這株柳樹長得什么樣?
②青海高原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③青海高原只有這一株柳樹嗎?
④為什么要寫青海高原這株柳樹?
3.通過預習,你能試著解決哪個問題?相機指導讀有關段落。
預:
①讀描寫柳樹樣子的段落——第5自然段:指名讀——生評價——齊讀
②讀描寫青海高原的段落——第3、4自然段中相關句子。師補充相關資料:位于青海省,“世界屋脊”東部,海拔在3000米以上,缺氧現象嚴重,長年是凍土,是全國溫度最低的地區。春季有頻繁的沙塵暴襲擊,屆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能見度很低;夏天有暴雨、雷電、冰雹襲擊,冰雹小如黃豆,大如雞蛋,打在身上非常疼痛。
③嘗試解決第四個問題:讀第6、7、8、9段中相應的句子。
二、整體感知
1. 讀文時,你產生了哪些疑問?全班交流。
2. 回顧全篇,課文圍繞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寫了什么?師生交流,教師指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
三、再讀課文
學生自讀感受深刻的有關段落。
第二課時
一、感受“神奇”,感悟精神
1.快速瀏覽課文,在作者心中這是一株怎樣的柳樹?指名答。
2.課件出示: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1)讀了這句話,你產生了什么問題?
①為什么說這是神奇的柳樹?
②為什么這株柳樹神奇的令人望而生畏?
(2)理解“望而生畏”:顧名思義,你怎么理解?課件:畏:①畏懼;②佩服。
3.我們就來看一下這株讓作者覺得神奇,且神奇的令人望而生畏的柳樹吧。
(1)課件:第5自然段文字。指名讀。
(2)你從哪句話看出這株柳樹的神奇?相機指導讀。
預:
①兩合抱粗(動作演示),百十余平方米(結合教室面積感知)
②生鐵鐵錠的色澤:見過鐵錠嗎?(體積大的鐵塊,顏色黯淡,摸上去很硬)這種色澤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堅硬,經歷了種種磨難)
③小結:我們從柳樹的樣子感受到了它的神奇。(板書:樣子)
4.巍巍然撐立:你怎么理解“撐立”?手掌用力就是“撐”,你體會到了什么?難道這個“撐立”僅僅寫出了柳樹在高原上高大粗壯的樣子嗎?快速默讀作者猜測柳樹生長情況的六、七自然段。
(1)你覺得柳樹撐立在高原上容易嗎?從哪兒看出來的?
經受干旱、寒冷:連續兩個季節不下一滴雨,最冷時零下幾十度。
一次又一次摧毀,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說明它經受了什么?(生死考驗)還從哪里看出經受的摧毀沒止一次?(三個“多少”)柳樹經受了如此頻繁的摧毀,它畏懼了嗎?凍死了——又,枝干被雷劈斷了——又,作者一連用了四個“又”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執著、頑強)我們甚至可以想象,也許很多時候它被折磨得死去活來,覺得自己快掌不下去時,它會怎么鼓勵自己?
(2)課件:第七自然段。齊讀
(3)這是一種怎樣的撐立,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4)小結:柳樹種子發芽、長成幼柳,直至長成有兩合抱粗,能覆蓋出百十余平方米樹陰的參天大樹,從它的生長歷程(板書:生長歷程)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這株柳樹頑強的生命力。(板書;頑強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