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鄉孩子的信(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讀課文,在讀中品味語言,充分感受巴金老人的形象,體會生命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激發情感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8課《給家鄉孩子的信》!境鍪景徒饒D片】這就是巴金爺爺,他曾說:把心交給讀者。今天,在座的每一位都是讀者,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他的心聲,感受他的心懷。
【出示】——“時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愛,深意深情。大智大悟,舉重若輕。大作大家,淡泊寧靜……”這是詩人眼中的巴金。(指名讀)可巴金是怎么認識自己的呢?他說【出示】——“不要把我當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個普通人。”那么,在你眼中,巴金爺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昨天我把這個問題留給了大家,現在來交流交流。
二、學習課文,感悟形象
1、同學們,巴金爺爺在信中表達了愛,還表達了對生命的理解,他希望自己,希望我們的生命能開花結果。自由讀3、4兩小節,感受感受。
2、【出示】“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敝该x。
3、指導朗讀:想想看,巴金爺爺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心情怎么樣呢?會以怎樣的語氣來說這句話?能讀出來嗎?
理解生命“開花結果”
(學生自讀自悟)
(學生朗讀:“人活著不是為了白吃干飯……一生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從這段話中,你讀出了什么?自由交流。
指名讀,齊讀。
4、同學們,巴金老人一再地想讓他的生命開花結果,那么他的生命到底有沒有開花結果——有沒有付出愛、同情、時間與精力呢?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來談談嗎?
(學生思考交流:
1處“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指導學生理解,朗讀,引出——“真心真愛,深意深情”,再讀此句“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
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巴金爺爺的愛?——
【出示】“怎么辦呢?無論如何,我不能使家鄉的孩子們失望,我終于拿起了筆!
【突出“終于”】同學們,你從這個詞中看出了什么?他的心情怎么樣?
多次指導讀這句話。同學們,你們看,一個詞語就能讓我們走進巴金老人的內心世界。這一段還有很多這樣的詞語,值得我們好好地品味。找找看。
學生交流。帶著這樣的感受,讀一讀第二小節。
2處【出示】:我思索,我追求,我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指名讀。你從這里的“終于”又能看出什么嗎?再次指名讀。這是巴金老人窮盡一生精力才悟出的深刻道理。這就叫“大智大悟,舉重若輕”。齊讀。補充說明:巴金爺爺不僅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完成了很多的作品,他還付出了自己的同情。巴金爺爺不是富翁,他是中國作家中唯一一位幾十年不要工資的作家,全靠自己的稿費生活,他卻始終沒有忘記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自1995年以來,巴金爺爺向希望工程捐款59萬5千7百多元,即使在病重期間,他還沒有忘記叮囑他的兒女們,別忘了定期向希望工程捐款。多么可敬的巴金爺爺呀!老師編了一首小詩,我們把這句話加進去,一起讀一讀,好嗎?【出示,音樂】師:我有病 寫字困難 提著筆的手不聽指揮 可我終于拿起了 千斤重的筆生:我思索,我追求,我終于知道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