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勢
預習設計 :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2、透徹地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學程設計:
一、復習主要內容,直入文本中心
1、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關注寫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2、通過上一課的學習,說說譚老師給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讀課文的最后一節。找找他是個怎樣的老師?(根據找到的信息板書:橫著寫普通、愛與責任 豎著寫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二、學習第一段,感受譚老師的愛與責任
1、自由讀課文,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老師?從哪些詞語中讀出來的?(關愛家人、工作積極)關鍵詞:給小女兒、早早、平常
三、學習第二段,感受潭老師的愛與責任
1、朗讀課文,先在小組內分讀課文,再在全班展示讀。
2、說說段意,比較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內容的關系,體會抓住重點內容,刪除次要內容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3、自主圈畫批注式學習譚老師的語言和動作。
語言“大家快跑,什么都不要拿!快……”批注:在危急時刻,譚老師首先想到的是同學們的安危,他拼命呼喊自己的學生快速離開,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動作“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四個學生。”
這段細節描寫連續用了三個動詞寫出了在危難時刻,譚老師舍己救人的場景,譚老師在短暫的時刻那種以生命來換取學生生存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我們。
4、學習環境描寫,體會其作用。
四、學習第三段,體會這一段側面描寫的作用
1、默讀課文,思考:如果去掉這段,你覺得行嗎?(顯然不可以,這段側面描寫使故事變得真實可信。)
2、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話語?為什么這樣選擇?(救援人員、學生、老師)(他們的所見最后說服力)
3、朗讀課文,抓住救援人員的語言,抓住飛身,抓住生死攸關組織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第四段
1、朗讀第11小節,體會文本表達的情緒線索。
2、理解話語的意思。
3、理解“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4、換題,鞏固文章的中心。 3.自主圈畫批注式學老師的語言和動作。
(1)用橫線畫出語言,用浪線畫出動作。
(2)仔細閱讀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在旁邊寫上你的批注。
(3)交流:左邊
(4)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人物的語言和動作。
4、朗讀鑒賞式學習四處環境描寫。
(1)天空陰沉沉的。預示著地震的來臨。
(2)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個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體會連用3個感嘆號的表達效果。
(3)樓房搖晃得……騰空而起。樓房馬上要坍塌,情況危急到了極點,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動山搖……樓房塌陷了……這樣的環境描寫預示著譚老師遇難了,他的姿勢成為永恒的瞬間。
(5)朗讀體會環境描寫在寫作中的烘托作用。
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每個同學都要做到有感情。
2.學有余力的同學搜集地震中的其他小故事,精讀批注。
板書設計:
6 最后的姿勢
譚千秋 無私師愛
(張開雙臂 護住學生) 恪盡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