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通過三次理解描寫青海高原上這株柳的句子,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處逆境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強大生命力。
3.通過研讀語言文字和合理想象能夠體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進而能夠理解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處逆境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強大生命力。
難點: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受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處逆境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強大生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青海高原一株柳》,請大家齊讀課題,想想作者從幾個角度來寫青海高原這株柳的?
二、學習課文,一讀柳樹,感受高大
1、提問: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知道這株柳樹是什么樣子的,課文哪個自然段寫了柳樹的樣子?指名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
請一位同學把第五自然段讀一遍,這個自然段共幾句話?看看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這課柳樹的外形的?
大家把這個自然段仔細地讀一遍,想一想,這株柳樹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
交流:
(1)兩合抱指的是什么?請學生演示,說明什么
(2)巍巍然是什么意思?
(3)你最喜歡這一段中的哪一句?愿意帶著你的感情來讀嗎?
這株柳樹龐大的樹陰、粗壯的枝干、堅硬的枝條、蔥綠的葉子無不向人們昭示著生命的偉力。
(4)讓我們一起把這段話再讀一遍,體會柳樹的高大粗實。
(5)再次讀第二小節(jié)課文。(媒體出示)
2、這株柳樹長在哪里?青海高原跟我們這里一樣嗎?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的3、4自然段,想一想,青海高原跟我們這里有什么不同?
交流:這就是青海高原,大家看媒體,看到了青海高原,你想到了哪些邊塞詩詞?同桌先討論討論。交流: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作者看到了這株柳樹,他覺得怎么樣?用書上的詞:神奇
指導朗讀:讓我們帶著這種神奇的感覺讀課文的3、4自然段,指導“哦”的讀音。
三、二讀柳樹,走進柳樹生活歷程,體會柳樹的頑強
1、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說說青海高原惡劣的生長環(huán)境。
2、媒體顯示課文的第六自然段的文字,老師讀了這段內(nèi)容后被深深地震撼了,心中涌起了情感的波瀾,寫成了一首小詩,想把它奉獻給大家。
(音樂)詩朗誦:
你也許是一粒柳絮風把你卷上高原恰好遇上水你有幸萌發(fā)
你也許是隨著一團團柳絮來到這里持續(xù)的干旱嚴酷的寒冷把兄妹們?nèi)珰Я宋ㄓ心惚4媪松钸^了一歲又一歲
你是一個奇跡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
3、你也想像老師那樣來贊頌它嗎?那就大聲地朗讀。
4、課文又是怎樣進行描寫的?學生自瀆,思考:在青海高原上存活這樣一株柳容易嗎?
5、學生自學后相互交流。
出示:
(1)、“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
(2)、它無疑經(jīng)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1)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讓我們再來看一看青海高原吧,看媒體,講述:是啊,環(huán)境是多么惡劣,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稱為世界屋脊,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兩季連續(xù)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氣溫很低,最冷的時候達到零下二十多度。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這株柳樹竟然活了下來,真是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