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6、為什么說是唯一的一株柳樹呢?還有沒有其它的樹呢?為什么?那這株柳樹是怎么長起來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這株柳樹的生長過程?(第7自然段)
7、請大家默讀7自然段,學生自讀思考:在作者的情感世界里這是一株怎樣的柳樹?
8、劃出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語句,等會我們來交流。
(1)長到這樣粗的柳樹……重新抽出了新條。(相機理解兩次“經歷過”)
(2)從這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你體會到了什么?
(3)你能把這一段改成詩的形式來贊美柳樹坎坷的經歷。
小結:這就是青海高原上唯一的一株柳樹,它抗干旱,斗嚴寒,造就了生命的奇跡;它頂風雷,歷雷電,復蘇,抽條,起死回生,具有多么堅強的精神!我們再一次情不自禁地贊嘆道(三讀第二節句子)
四、三讀柳樹,啟迪人生
1、再讀描寫柳樹的這段文字,學生談新的體會和理解。(理解“鍛鑄”)
2、在青海高原上是什么鍛鑄這株柳樹的?
3、小結并引讀
4、把第六、第七自然段中贊美柳樹的文字分別放在描寫柳樹樣子的這段文字的前面和后面,讓學生讀讀,有沒有新的感受?
5、學生讀后交流,明白人生哲理。
6、讓學生思考:課文寫到這里已經很完美了,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家鄉灞河邊的柳樹呢?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第8自然段,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一樣嗎?
(2)你能用書上上的詞來概括出灞河邊柳樹的特點嗎?如果說灞河邊的柳樹是婀娜多姿、風情萬種的話,那么青海高原上的柳樹就是怎樣的?相比之下,作者是喜歡哪里的柳樹?你呢?為什么?
(3)小結:作者是借灞河邊的柳樹來反襯出青海高原上的柳樹的頑強。
(4)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
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有著天壤之別!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為了生存,付出了怎樣艱苦卓絕的努力呀!然而這株柳樹卻沒有抱怨命運,(引讀)“也沒有……而是……終于……”,在對比中突出了這株柳樹的神奇。(生讀)“命運給予……綠陰。”在作者眼中,這株柳樹僅僅是一株柳樹嗎?那是什么?(精神、品質、力量等)
(a)媒體顯示:霍金、張海迪、司馬遷、桑蘭……配上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b)站在這株柳樹跟前,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你會想到了哪句名言?交流
(c)填空:
(1)()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2)()扼住命運咽喉的人,()能創造生命的奇跡!
(3)()遇到怎樣的困難,我們()要勇敢面對,成為生活的強者!
六、總結課文
今天,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去了青海高原,進行了一次激動人心的精神之旅,看到了那里唯一的神奇的柳樹。(四讀)第二節的句子。此時,我相信這株昭示偉力、造就奇跡、顯現頑強精神的神奇的柳樹,也已經深深地扎根于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永遠記住它——(生讀)“青海高原一株柳”。
七、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白楊》,比較兩篇文章的相似之處,寫好讀后感。
板書設計:
樣子高大粗
青海高原-株柳神奇環境干旱寒冷頑強
歷程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