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
青海高原一株柳
(12月17日到通州區英雄小學參加第二課時同課異構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用灞河柳襯托高原柳的寫法。
3、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時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二、導入:
學習了課文的1—5節,我們了解了這是一棵神奇的柳樹。讀到這兒你有什么問題想問?
預設 :1、什么只有這株柳樹能生存下來?
( 相機板書: ? 造就 神奇)
2、這株柳樹從哪兒來的?
三、學習第6—7節
1、自由朗讀課文,相信你們一定能夠找到答案。
2、哪些句子寫出了柳樹的頑強?
相機朗讀指導重點句子:ppt出示
(1)自古以來,人們也許年復一年看到過,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許熬過了持久的干旱,卻躲不過更為嚴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然而這株柳樹卻造就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
(3)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過多少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這是一種多么頑強的精神。
指導朗讀
方法一:通過學生朗讀,讓學生談談自己一些詞語朗讀處理的原因。(自悟)
方法二:讓其他學生傾聽,評價朗讀者讀得好的地方。(他評)
方法三……
四、學習第八節
1、文章題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可是第8小節卻寫了和它沒有關系的家鄉灞河的柳。偏題的作文不是不及格嘛。陳忠實還是大作家呢?作者為什么用這么大段來寫灞河的柳樹呢?認真讀一讀,想一想。
①、對比
②、哪些地方作了對比?劃出來。
教學思路:
a、抓住“隨手折……三兩年……便急驟冒出一片又一片蘆葦一樣的柳叢。”這些句子體會極易生長;
b、抓住婀娜多姿、風情萬種兩詞體會柳樹的形象象一位美麗的、年輕的少女。思考體會:如果灞河柳是這樣一位少女,那高原柳象什么?
男女生對讀分別寫灞河柳和高原柳特點的句子。ppt出示。
③、這樣對比的目的是什么?
順勢指導讀好第八節最后兩個反問句。
2、如果你是一株柳樹你愿意做灞河柳,還是高原柳?為什么?
五、學習第九節
1、命運是無法選擇!它落在了高原之上就拼盡全力活下來。成了讓人敬畏的高原柳。朗讀第9節,這篇文章的總結段很有氣勢。邊記邊體會,讀得滾瓜爛熟,下次寫文章如何結尾對你也許有啟發。
提示背誦:ppt 出示
這株柳沒有……
也沒有……
而是……終于……
命運給予它的……
它卻在……
2、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